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385阅读
  • 2回复

浅说书之艺(庄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燕归来
 

发帖
1304
金钱
326514
经验值
17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12-03

浅说书之艺(上)
■庄因

拙作〈如何学写中国字〉经2011年8月16日《世副》刊出后,友朋读及,大皆认可。多数人希望我再执笔谈谈以毛笔书写,如何可得到美感欣然的艺术境界的机会。我在〈如何学写中国字〉一文中已经谈到,基本上,无论以何种工具书写,「布局」(Composition)极为重要。掌握住了布局,困难迎刃而解。因为字型有模有样,端端正正,乾乾淨淨,清清楚楚,整整齐齐,令人顺眼,甚至呼吸畅爽,心旷神逸。也就是说,这样的效果,是最基本的,达到了人见人爱的「形美」。至于如何把「写字」推向「更上一层楼」的艺术层次,那就完全有赖于书写的工具——毛笔了。
用铅笔、粉笔、原子笔、钢笔书写,每一个「笔道」(Stroke),自始至终,粗细匀称,「布局」使字型得体,顶多予人乾淨俐落,可以接受的感觉。但是谈不到书艺上凝重、潇洒、飘逸、苍劲、婉约、挺拔、方正、圆润、奔放……种种美感。这些美感的出自,答桉只有一个,那就是「毛笔」。因为,只有用毛笔书写方才具有轻重、缓急、乾润、钢柔、粗细、挺滞、浓澹等等的表现力,千变万化,美不胜收。使用毛笔书写,尖尖的笔头,有锋;书写时需要用到笔头的任何一个方面,不似用铅笔、粉笔、原子笔书写,仅此焦聚笔头的一个点上。锋向四方,于是美感出焉。锋,就是笔道的潜在力量。俗谓「藏锋」,犹如喻人慧智深藏不露;如泡置人参于佳酿;若投放酵素于麵粉中;或似在鞘宝剑,抽拔则寒光凛凛慑人。也许,最精当的比喻,莫过于钢筋没埋于水泥之用于建筑,旷时而历久。锋,火种也,光源也。此力道发自心灵,流走臂腕,传递指间,达于毫端,落于纸上。如风入空谷,万壑共鸣大声;若擂鼓激颺而披靡遐迩。锋者,神也。书艺上的常用语「神韵」,此之谓也。天钧力度,超凡大音,飘逸起伏,是书艺挥洒自如之神髓。如果我们借用现今科学术语,神者,能也(Energy)。视而不见,触抚无形,然则,可以感,可以应。此浩然巨力,藉毛笔为书写工具,毫是柔软的,而所书写之笔笔坚挺如金。所谓「笔力」,正是源于心的力度,贯穿臂腕,游走握笔之手指,传递毫端,终而流泻纸面,力透其背的墨迹。瞬息之间,化为绕指柔的钢条,使每一笔画充沛满盈,艺术天成。一点一画,一钩一撇,色非毛笔以外的任何工具用于书写而可臻至。每一线条,端由书家着意尽兴挥攦,所书之字,那就是「龙飞于天、凤驰于空」的书艺极致了。家父生前有〈论书〉一文,称说「笔酣墨饱信手挥,神似鸿鹄天际飞」,正是。
书艺是中国的特产。所谓「书艺」,不似任何一种艺术全凭己意创造。它受到字「型」的约束,但书家可借笔兴墨,依才情与创意,在「有限」之中突破而为「无限」,主要是因为中国字的繁複性及笔书表达展示的多样性,给予书家的主体性以广大发挥空间,使得其创造性在一定的制约中得到充分自由和展现。书家借重多种笔画(即俗称「永字八法」)及各式字形结构,用以表达不同之意境,再配合上字的意义及书家的个人气质,于是产生了凝重、轻逸、潇洒、苍劲、婉约、挺拔、柔弱、方正、奔放……等等美感之绽放,这就定非无关形义兼并的其他世界文字所能贡献的了。我们说把字写得如龙飞凤舞、如秋风落叶、如柳絮杨花、如洋洋春水、如原野冰封、如万里雪飘、如铁铸银镶、如萤火舞空、如春雨绵绵、如蛇盘兔走、如狮吼虎啸、如老僧禅定、如幼子浪漫、如雷噼电闪、如怒涛翻浪、如莺啼蝶翩、如崖端瀑泻、如跃马飞戈、如淙淙细流、如长江大河……这等意境,只有汉字独有。中国字笔画线条之粗细、乾润、刚柔、沉扬、轻重、疾缓、驰滞……也都自有美感格局。其组合之佳妙、其变化之无穷、其多采多姿,实非他种人类文字但依凭有限之少数线条及单调重複的组合可望其项背。
中国字,一如世界上任何文字,非仅由多式不同线条组合而成,而作为一个字的组成部分,又必与其他部分之间有一种血肉相连的实况存在。可说每一个中国字,都是有机的生命本体。字的每一线条,都会引发我们一定程度上的官能反应。力道的潜在,使得中国字富有生命,而书写中国字的工具——毛笔,柔软多姿且具弹性,最能展现书家之气质品操,书写变化多端,于是完善地反映出了艺术的美感来。
因此,以毛笔书写中国字,能否表现出艺术感的活力,似乎可以说是重点了。换言之,写就的字,除了需要依据构图来掌握字形的成败以外,端在书家能否赋予所书写的字以有机生命。我们可以这样说,凡属无机的字,看起来定然是呆滞、疲弱、芜杂、幼稚。即使造型尚可,但就是欠缺美感,不禁看。在装饰上所用的人造假花,插在瓶中,就是没有真花实卉的那份润泽引人,其理在此。而有机的字,笔笔力潜其间,点画之中,有如美女展笑动人的倩巧,眉目传情,举手投足都散漫出一种无以言宣的绝佳气质,令人心旷神怡。在书艺上,凡是令人心旷神怡的字,就是好字。其原因就是书家对于「神」的传达掌控,使之自然流露。而书家所表达的神,当与观赏者的神触通互动交感。有神的字,姑无论苍劲、温润、粗犷、婉约、豪放、潇洒、雍容。雅秀、俊逸、华美,都是观赏者的由衷讚美。「神」既是抽象超凡的力道(即「能」),也许用更其通俗易晓的说法来描写,那就是「自然」。苏东坡曾说:「诗不求工,字不求奇,天真烂漫是吾师。」正是一语道破。所以,凡是能够表现出「天真烂漫」的佳趣的字,就是自然得道的好字。
书艺所传达给我们最大最要的信息,乃是「神」的闪烁。
我们平时说某人「神采飞扬」,是说某人给了我们的印象,是其「精神」之沛焕。在书艺上,「笔力」即是书家所表达出的神采。再进一步说,由「力」而生「神」,神的展现乃因「气」而生;气,就是书家的情性与品操的表达。书家,固不一定要熟读经史诗文,但一定的文化水平则绝不可少。天生性灵才赋能具有最好,但至少需具备成熟稳健的思想、恢宏虔诚的襟怀、明确通达的鑑别力、平和清静的心态、再加上澹雅高贵的操品。这些品质的具备,自然凝聚成丰盛的创造力、精茂的艺术感和平实易人的哲学观。书艺,乃是心灵的艺术。「心」的富足就是「神」的滋养。这样的心源,自然会若「泉涓涓而始流」之泻出,泻出的清泉,就是「气」,再经绽放,就是「神」。
(寄自加州) - 浅说书之艺(上)

[ 此帖被燕归来在2011-12-16 12:36重新编辑 ]
似曾相识燕归来
分享到
离线燕归来

发帖
1304
金钱
326514
经验值
17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12-03
浅说书之艺(下)

■庄因


陶渊明〈归去来辞〉中「泉涓而始流」这一句,我一直以为是对以毛笔习书最佳的描述。经过坚稳空悬的臂与腕,源自心上的力道溢过握管的手指,而最终达于毫端,笔酣墨饱,拓跳出字字珠玑,恰似一泓不沾尘埃的澄澈秋水中漂浮的萍叶莲花。心既清如镜,那麽,刁巧、媚佻、俗滑、轻靡全然不见了。这一「清」字,脱漂去了万般尘杂,亮丽非常。这样的字,必然是好字。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资深书艺大家杨辛先生说得好:「我感到成功的书法作品,都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在创作中是一气呵成的。要做到一气呵成,在书写前需要『散怀抱』,也就是保持一种虚静的心态。如果心裡还装着一堆杂念,像一池浑水,写出的字,就难以为清泉。所谓笔意在先,我理解其中包含了书写前的情感的酝酿。到了挥毫时,就放开写,要笔随意转,意在笔中。」杨氏明确的这一段话,着实道出了「清」之为书艺品价之不二法门。

在书艺上,「秀」不必人人如此,但「清」则人人必须如此。既清,俗则自去。。。。。。
除了「清」以外,「古雅」与「朴实」,也是书艺的两大不可或无的神髓。二者融而不分,可清书家之心
,涤书家之艺。书艺评论家几乎一致认同,只有达到古朴境界的书艺,才是上乘之作。他们如此强调,无非在于劝戒书家,千万要杜绝沾沾自喜而成一家的轻浮骄狂表现。不取巧、不譁众、不沽名、不钓誉、不违自然、不故弄玄虚,方是大家之风。一个当代书家,当其自历代书家的艺与能中,汲取了一定程度经品感润味而得到的经验之后,顺此正途而入芝兰之室,自然芳香袭身。俗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成诗亦能吟。」正是如此。书艺上的俗语云「读帖」,就是最佳说明。採各家之流风奇技,较之独尊一家,显然获益大不相同。

古朴,就是捕杀及解救书家骄狂的不二法宝。书家如果恣意舖张表现自我,那就不行。不行,就是因为低俗。打个粗浅的譬喻,一个浑身香水珠宝、浓妆艳抹的女人,自以为娇娆美丽,然则,在他人眼中,是俗不可耐。现在的问题是,一个女人的打扮,如何方可称之为高雅?澹妆胜于浓抹,只要天生丽质,都会使「六宫粉黛无颜色」的。这也就是我在前面提到的「自然」。「清正」与「腻俗」之分,端在于此。俗,彷彿蔽野的漫漫大雾,或如令人狼狈的倾盆大雨;雅,乃是润物无声的毛毛细雨,或如飘洒郊原的片片雪花。「高雅」与「清丽」并论,就是要强调书家的品格,而书艺的艺术性端在于此。

(下)(寄自加州)

- 浅说书之艺(下)


[ 此帖被燕归来在2011-12-08 10:58重新编辑 ]
似曾相识燕归来
离线百哥谷妹
发帖
93
金钱
120
经验值
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12-05
学习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