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中央电视台《院士之路》栏目摄制组来到我校为专题片《院士之路》拍摄外景片段。我校校友甄永苏,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于1946年-1949年在我校就读高中(广东省立越华中学)。摄制组通过拍摄校园环境,以历史建筑展现蕴含其中的文化传承,讲述甄永苏院士的人生传奇。
附:甄永苏院士简介:
甄永苏,微生物药学家与细胞工程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1年11月10日出生,祖籍广东开平新昌(1950年以前属台山)龙凤里。父亲甄兆仁是一位医术高超的牙科医生,曾在新昌和台山公益埠两地同时设有诊所。家住公益埠中兴街9号,甄永苏就是在此出生。1938年,他在公益埠公理小学读一年级。时因日机轰炸公益埠,便迁住大江来安圩。在来安小学读二年级。后迁回公益埠,在如柏小学读三、四年级。以后迁至新昌,分别在大塘基小学和新昌中心小学读五、六年级。1943年进入荻海风采中学读初中,其间因日寇侵犯,1945年曾在恩平中学就读初中二半年,早期的教育为他后来的专业学习与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946年,他在公益埠省立越华中学读高中。1949年夏如愿以偿地考入中山大学医学院。1953年,他参加了由著名病理学家梁伯强教授主办的“全国病理高级师资班”学习,这次学习决定了他今后要走的事业道路。 1954年甄永苏从中山大学医学院毕业,被统一分配到北京中央卫生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前身)工作,在病理学家杨简教授、王蘅文教授的指导下,从事实验肿瘤学和实验病理学方面研究。根据当时国际医药研究发展情况,中央卫生研究院沈其震院长在1955年提出了研究抗癌药物的任务,并安排他参与承担这一新课题。1958年为发展我国的抗生素研究事业,中国医学科学院建立抗菌素研究所,他被选派参加研究所的筹建,负责肿瘤研究项目,并组织协作,在更大的规模上开展抗肿瘤抗生素研究。同年,他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关于抗肿瘤抗生素研究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对莫斯科与列宁格勒两地的药物、抗生素、肿瘤研究机构进行为期数周的考察访问,增进了对国外同行工作情况的了解。 1978年,甄永苏通过国家举办的首批留学人员考试,并得到中国医学科学院黄家驷院长推荐,作为访问学者,于1979年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药理与实验治疗学系从事药理和免疫学研究。1981-1982年转至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从事实验肿瘤和生化药理研究,并被邀请参加《癌细胞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在美期间做出了优异的成绩,系主任威伯尔教授在给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黄家驷教授的信中给予充分的肯定:“作为客座教授,他在印地安纳大学医学院期间,以其勤奋努力的工作,以及癌症化疗研究中的创举性,在我系工作人员中是突出的,他的研究工作是研究者的楷模。我欢迎他随时回来,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合作研究。” 甄永苏回国后,曾分别于1986年、1991年和1994年数次应邀前往印地安纳大学医学院从事科学研究。 自1954年至今,甄永苏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药物研究所、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理事。曾任第七届、第八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肿瘤研究室主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是美国癌症研究学会会员,美国纽约科学院会员。兼任《药学学报》、《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中国药物科学杂志》(英文)、《癌症》、《中国药师》等学术杂志的编委。 甄永苏从事专业领域主要是微生物药学,肿瘤药理学,医药生物技术。1954年开始从事实验肿瘤与抗肿瘤抗生素研究,是我国早期开展抗肿瘤药物工作的研究者之一。曾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973 项目等。至今已发表科学论文190余篇,其中以英文发表共50余篇;检索《科学引文索引》(SCI),他发表的论文被引用共380余次。主要研究方向与成果:(一)主持研究与开发多种抗肿瘤抗生素。其中平阳霉素,于 1978年通过鉴定投产,20多年来为我国临床常用的抗癌药物,被收载于中国药典并被选为国家基本药物。博安霉素作为国家一类抗肿瘤新药,目前已完成临床研究。国家一类抗肿瘤新药力达霉素目前进入临床研究。(二)研究抗肿瘤生化调节药物。提出利用核苷转运抑制剂增强抗癌药物疗效的新策略。发表的论文曾被各国学者较为广泛引用。(三)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制了多种抗肿瘤单克隆抗体并分别与平阳霉素、力达霉素等制成导向药物,开展抗体片段与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在导向药物的分子小型化方面取得新进展。曾发表论文16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2部,其中一部(英文)在英国出版(2002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1978年)和国家发明二等奖(1982年)各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994年)和二等奖2项(1996年)。1986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3年11月,甄永苏被聘为江门市人民政府首批科技顾问。 甄永苏谦虚谨慎,诚恳待人。他深知“学无止境”,对探索未知有强烈的兴趣与追求。除努力学习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外,他学习多种外语,还特别喜爱阅读历史、地理等书籍。 甄永苏还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克服困难,知难而进。从土壤的微生物筛选出有效的抗肿瘤抗生素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综合性研究工作。在开展筛选工作早期,他率领的攻关组大干3年,从全国各地采集土壤样本,筛选了几万个菌种,却没能找出一个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的抗肿瘤抗生素。但挫折并没有使他灰心,相反,在学海中,他一刻不停留地与激流搏击,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寻找到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投产应用于临床。单克隆抗体导向药物的研究,由于存在某些困难,国际上曾一度出现低潮;但他从未考虑放弃,而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方法,在研制小型、高效的导向药物中做出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