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692阅读
  • 15回复

帕格尼尼第一号D大调协奏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无琴
 
发帖
85
金钱
91
经验值
9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6-09-22

[MP=200,50]http://www.bbsland.org/music/flyingbird/Paga_ConcNo1_I.mp3[/MP]

帕格尼尼第一号D大调协奏曲

尼科罗·帕格尼尼 (Niccolo Paganini,1782-1840)
        

     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为音乐史上最负盛名的演奏家之一,被称为小提琴魔术师。他最辉煌的成就在于演奏自己的作品,他身材瘦长,拉琴时情绪激越,如痴如醉。技巧之精湛有24首小提琴独奏曲为证。
  
出生于义大利北部热内亚,父亲安东尼欧·帕格尼尼,母亲狄蕾莎。波姬亚蒂,皆未受过正式音乐教育,夫妇俩在酒店唱歌赚取赏金,帕格尼尼大概继承了父母天份,他的身体似乎天生就是为了拉琴的,肩膀;手肘;手腕关节异常柔软,宽大的胸幅使他不必使用肩垫及腮托,小脑特别发达听觉格外敏感,即使是用调音不准的琴依然可以拉出准确的音.还有他可以将曲子任意升高或降低半音来拉,当然不是藉由调音,而是从指法的改变,学过乐器的人都知道一首曲子调半音以后,会使得升降记号大变,即使看谱已很困难何况是即时的演奏。

  帕格尼岬氖质遣豢伤家榈拇?一般提琴家必须在高把位才能用1、3指在两条弦上拉出八度音,但据说帕格尼尼可以用四根手指在四条弦拉出四个八度,这相当于在手掌弯曲状态下,食指和小指指尖要相距至少20公分以上,各位把手拉开看看吧!试试能张开到几公分呢?

  帕格尼尼在提琴界有如神一般的地位,技巧如魔鬼般,其小提琴乐谱看起来有点像钢琴谱,许多技巧简直不可思议,双泛音;双颤音;左手拨弦;连续跳弓等超高难度技巧,这或许跟他长相有很大关系.小提琴家都希望能亲眼目睹他的现场演奏,不过看过他表演的人现在至少200岁了,我们也只能从他留下的曲目感受他的技巧。

  帕格尼尼六首小提琴协奏曲里包含各种艰难技巧,令人叹为观止,其中第一号第三乐章"钟"更被李斯特拿来改编为钢琴曲演奏.第三乐章以轻快"飞跃断奏"开始,是大家最喜爱部分!接下来技巧"近马奏法"对乐坛贡献更是功不可没,所谓"近马奏法"顾名思义就是拉琴时弓靠近黑色琴马部份甚至超过,一般弓要维持在琴桥和琴马间,靠近琴桥则声音变硬变尖,靠近琴马则变软变模糊,由此创造出特殊音效.其他帕格尼尼创造技巧以左手拨奏及连续跳弓最常被运用。

  第一号协奏曲是D大调,但神奇之处在于当年帕格尼尼演奏时是把四条弦调低半音,因此是看D大调谱按降E调指法,当今演奏家可能没这能力.他的技巧才会被称为是魔鬼所赐,好一个小提琴魔神!帕格尼尼的演奏相当商业化,他的技巧为他赚进无数钱财,音乐演奏会票价极高,但却场场爆满,听众无法抗拒他的魅力.此传奇人物生活相当糜烂,随著巡回各地演奏也到处谈恋爱,即使婚后依然如此,他自20岁以来就一直受到病魔缠身,可能是因为幼年时生活环境较差,年长后生活不正常所致,喉病和肺病一直伴随著他,病痛使他的个性古怪,死后留下东西并不多且大部分失传.从古至今多位作曲家曾根据他第二十四首绮想曲发展主题变奏曲,较知名的包括布拉姆斯,舒曼,拉赫曼尼诺夫等。

  
     作品作于1811年。这首乐曲充分发挥了帕格尼尼独特的二重泛音或跳弓等艰难的技巧,是一首具有巨匠风格的精品协奏曲,曲中充满了意大利民间音乐的风格,展现出如歌般优美的旋律。但音乐本身并不特别深奥,没有复杂的和声,形式非常单纯。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庄严的快板,D大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音乐华丽而富于变化,使听者没有丝毫倦怠之感。管弦乐序奏之后,主奏小提琴立即展现出轻快、活泼的主题。此后小提琴的各种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把听众引入浪漫而充满梦幻的境界。此乐章规模宏伟,主奏小提琴华丽而飘逸,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

(待续)

 

 

[此帖子已被 无琴 在 2006-12-1 17:11:56 编辑过]

分享到
离线陈乔樱

发帖
7143
金钱
9005
经验值
346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6-09-23

在网上听奏鸣曲,效果还是有些糟糕,一些比较宏大的作品,最好在良好音效环境中一气呵成地听下去,有个懂音律的知音稍作导航。但好的作品无论在什么环境下总是百听不厌,很庆幸与你一同共赏。谢谢无琴在百忙中对该乐曲作如此详尽的资料整理。 fficeffice" />

在同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中,我爱老柴多些,它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辽宽而委婉,既有一贯独特的充满哀愁的优美旋律,而又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更彰显了其国家其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离线old5

发帖
2955
金钱
3337
经验值
2964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6-09-23

哈哈~~原来知音在这里,愉快接受无琴的导航。帕格尼尼小提琴演奏地位谁人可比!

老柴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我都喜欢。

离线Andyke
发帖
17962
金钱
10969
经验值
23359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6-09-26
无琴:本来不太喜欢听这些协奏曲,看了妳对该乐曲作如此详尽解釋,今后也要去听听这些名曲。
离线hw79

发帖
27128
金钱
356965
经验值
4817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10-29

帕格尼尼的詛咒(轉載)

<DIV id=msgcns!C9D42744BDECA88D!116>
帕格尼尼的詛咒(轉載)
帕迷
音樂家身後常是浪漫的,大多數被放進美麗的棺材,在眾多仰慕的啜泣聲中,葬在風景秀麗的墓園。四週是綴著小花的綠色草坪,上面立著沈靜肅默的雕像。有的是音樂家沈思的英挺面龐,有的則是小天使,背上還長著翅膀。

世人對帕格尼尼的驚懼

少數音樂家的葬禮顯得寒愴而不公道,尤其那些來不及贏得榮華富貴的天才們。莫札特是其中之一,只有少數親人參加他的葬禮,而且還被草草棄置在亂葬崗裡。天下還有人比這運氣更差嗎?有的,他就是被視作「魔鬼」的帕格尼尼。他生前備受爭議,死後無葬身之地,在藥水強效作用下,成為恐怖的乾屍。本書作者富爾德(Werner Fuld)用心良苦,在陳述帕格尼尼生平故事前,用接近萬言的長段篇幅描述帕格尼尼屍身漂流記,倒不是滿足現代人「Discovery頻道」式的古墓探險慾,而是藉此映射世人對帕格尼尼的驚懼。

人們為什麼恐懼帕格尼尼?因為他是史上最「壞」的音樂家。音樂家也有「壞」的嗎?「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這句極受歡迎的廣告詞,多年來替音樂教學事業賺進大筆銀子。然而這句美麗的口號,卻是對「音樂」這件富生命力的奧妙藝術最大的曲解。什麼叫做「壞」?違反「生活與倫理」教條的行為都叫做「壞」。而「音樂」又憑什麼成為約束孩子規矩的工具?過去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子女,較有機會接觸須投資高成本的音樂教育。由於文化隔閡,西方音樂高貴的形象,加上中國人「樂以載道」的傳統思維,使音樂成為道德的代言人。這種想法雖然替「音樂」冠上某種光環,卻把音樂的靈性給剝除了。實際上,音樂從來就不是用來端正教化的,它是人性血肉的呈現。它反映高潔的理想,也反映慾求與渴望。帕格尼尼的故事就是這麼一個「兒童不宜」的示範,專供十八歲以上有獨立思考能力者,破除刻板成見,重新審視音樂本質之用。

風魔世界一浪子

以禮教標準來看,帕格尼尼確實稱不上「君子」。他貪財又好賭,飄遊四方、忌恨父親,也稱不上什麼孝子;四處招蜂引蝶,甚至不放過良家婦女和未成年少女,要不是罹患梅毒,很難想像他的風流行徑會荒唐到什麼程度。他的音樂充滿「浮誇炫麗」、「奇技淫巧」,每個音符都以搧動感官為目標,既不教忠教孝,又不歌功頌德。帕格尼尼指尖擺弄的音樂,不但不是修身養性的高雅藝術,還危險一如大麻、毒品!

然而崇拜帕格尼尼的不只是泛泛之輩,還包括藝文界的頂尖菁英。舒伯特、約翰史特勞斯、李斯特等人都是帕格尼尼的崇拜者。從來沒有一個音樂家的作品,如此成為同儕模仿、學習、變奏的對象,例如布拉姆斯鋼琴曲「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乃至近代音樂劇巨擘洛伊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er)都曾寫過以其主題發展的作品。舒曼和李斯特更把帕格尼尼作品中的超技,移植到鋼琴作品中(後者「帕格尼尼大練習曲」《Grandes Etudes de Paganini》便因改寫第二號協奏曲第三樂章「鐘」《La campanella》而聞名)。凡此種種都証明帕格尼尼的魅力絕非流行時尚般不著根底,然何究竟是為什麼?

溫暖的音樂與超絕的技巧

實際上,一般現代愛樂者並不容易從帕格尼尼作品中,立即找到傳說中令人悚然一驚的段落。原因之一是絕大部份帕格尼尼的作品和煦溫暖,一如莫札特晶瑩純真的作品,充滿明媚的陽光和蓬勃活力(尤其是室內樂。超技只出現在協奏曲、炫技小品和練習曲中)。這本書對帕格尼尼音樂之美,節錄許多第一手、傳神的描述,例如雷史塔布描述帕格尼尼演奏知名的一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一段哀怨簡單的旋律,跟著整個樂團奏出詭異陰森的漸強樂章,…我這輩子還沒聽過有人這樣哭泣著。就好像這個病懨懨的傷心人在傾訴他的苦怨似的。…我壓根不知道音樂中有這般的旋律。…一些琴弓的嘆息和呼吸和成千聽眾低沈的喃喃細語應和著,……我雖然昨天才聽過,但今天卻又不敢置信…我必須出去,我再也承受不了了。」

原因之二,相對於光怪陸離、漫無章法的近代音樂而言,帕格尼尼的音樂相對顯得工整、規律、典雅。我們必需明白他所處的時代約與貝多芬同時,也就是介於古典、浪漫時期之間。知道這個歷史背景,將對其超前時代的音樂概念感到佩服萬分。就技巧而言,所謂的「名家技」基本上在其手中已完成,他作品第一號的《二十四首隨想曲》儼然是近代小提琴技巧聖經,令人想不到的是,這不過是他二十歲左右的作品,當時海頓還沒去世哩。想想小提琴技巧能在一個人手中產生如此大躍進式的進展,無怪乎世人懷疑他用靈魂向魔鬼交換了音樂。

偶像與名家

就舞台藝術言,帕格尼尼也是歷史上第一個風魔觀眾的偶像巨星。在這本書中,不厭其詳地一再描述各地觀眾對帕格尼尼既反感、又佩服得五體投地的情況。他的音樂被視作「一種超自然的天籟,一種音樂規律再也無法解釋的謎」。有人稱他為魔術師,另外的人叫他魔鬼,溫和的人稱他為幽靈。「為了景仰他,維也納糕餅糖果店賣著包著糖衣的小帕格尼尼,他的肖像印製在他們的糖果包裝紙上;也有帕格尼尼風格的帽子和手套。在餐廳裡,人們供應帕格尼尼麵包…女士們突然間留著半鬆開的髮瓣,男士們圍巾上有著小提琴的圖案;他的肖像出現在鈕釦、手杖、香菸盒和藥罐上…五古爾登的紙鈔叫做『帕格尼尼錢』,因為他音樂會的普通座位剛好要價五古爾登。…」「從來沒有一位音樂家像帕格尼尼一樣,在維也納帶來這樣盛大的影響…外地人從最偏遠的省分來這,只想聽他的演奏。第一次聽到他的人,都吃驚、呆若木雞、陶醉不已…」雖然追星現象、媒體炒作、八卦新聞…並不是帕格尼尼的有心發明,但他卻無疑是樹立「巨星風範」的第一人。

演奏概念方面,帕格尼尼的經典名言點出浪漫派音樂家的神髓。例如他非常尊崇克羅采(Rudolph Kreutzer),卻以自己的方式來詮釋,理由是:「如果克羅采具備我的技巧,他也會如此演奏。」這種精神牽引著浪漫派理念,主導百多年演奏哲學。馬勒也曾有名言:「如果貝多芬知道現代技法,他一定會這麼處理。」與之呼應。浪漫派風潮直到二十世紀初、尤其一次世界大戰後才遇到「新即物主義」(新客觀主義)的逆潮。此事非三言兩語可以說明白,亦非本文重點。只是帕格尼尼身體力行,引領新風潮。這就是我行我素的帕格尼尼,沒有人能從他的文字、話語、乃至樂譜上去概括他的全部思想,因為這些藝術家的觀念裡,人的思想本來就是無法也不該被掌握局限的。

精準與宏觀的音樂視野

「譽之所至,謗亦隨之」世人著迷於帕格尼尼的才藝,同時對他的「無行」口誅筆伐。也許有人認為,如果帕格尼尼能「正常」點、「乖」一點,或許就不會引來那麼多爭議。其實不然,帕格尼尼的藝術成就,完全出於他那不受任何人羈絆的自由心。這部書中,精密而不著痕跡地點出帕格尼尼成長心路歷程。從小父親近乎凌虐的調教,被當成猴戲般展示,在他心中形成複雜而壓抑的人格。他很早就染病在身,加上早年各種不名譽事件造成蜚短流長,身心時時受著莫大煎熬,他卻踽踽獨行,堅定創作心目中的音樂。

大多數人都能清楚說出貝多芬、舒曼、布拉姆斯、華格納…的音樂意圖,他們似乎都有著高遠的理想和人格。而帕格尼尼呢?他的作品似乎只為了掏取觀眾的荷包,或誘拐婦女的芳心。他的作品大從協奏曲、小到無伴奏獨奏曲,通篇浪漫,其中沒有巨人、神話、哲學,只像一部唱不完的情歌。他大膽使用最直接、甚至被評為粗俗的管弦樂法,讓他的協奏曲充斥像秀場一樣的娛樂氣息。然而,帕格尼尼的音樂視野僅止於此嗎?

本書透過各種搜羅的材料,巧妙的側面把帕格尼尼的人格拼貼出來。當貝多芬作品還受排斥時,帕格尼尼已經挺身支持貝多芬。之後他義助因作品獨創性強,而遭破產命運的白遼士,過程尤其令人動容。當時帕格尼尼已口齒不清,透過兒子轉達:「我父親要我向你保證,他活到現在,從未在一場音樂會中有過這種印象,您的音樂讓他感到震撼,如果不是他要自我克制一些的話,他會跪下來謝謝您。」之後帕格尼尼更親筆寫信給白遼士:「貝多芬死後,只有您能再度樹立他的精神,在我聽過和您天才匹配的神奇作品後,我覺得有義務請您好好收下這兩萬法郎,當作我對您的敬意…」帕格尼尼無言地打破他「自私」、「小氣」的謠傳。一百多年後,浪花淘盡,透過印証這些作曲家的歷史定位,我們便能瞭解帕格尼尼心中,對音樂的概念何其精準和宏觀!他絕不是只關心自己口腹享受的江湖藝人。音樂的脈脈大河,其實在他心中淘淘流貫!

帕格尼尼從不為自己附加什麼冠冕堂皇的詮釋,可是他的作品對後人的影響卻是無可限量的。他的同儕和後輩,直接著了他的魔,像被激光槍打通腦中創意秘門般,造成浪漫時期的百花競放!帕格尼尼的影響就像一叢野火,不假言語直接延燒、帶來光與熱。看完這本書,人們或許將明瞭,「壞」是帕格尼尼創作力、革命性不可或缺的重要原質,也是其人格最重要的一環。固然,帕格尼尼的典範並不是鼓勵人們把精神耗在吃喝嫖賭,相反的,他病痛的一生給行跡放浪者很好的現實教訓。最重要的是,帕格尼尼的存在,可以永遠提醒人們不要用偽善、道德的觀點,扼殺和侷限音樂最珍貴的生命力。在道德消失的端點,我們才能看清藝術的「真」,這是本書帶給讀者意味深長的啟示。

後記

一九八六年左右,我在新竹十八尖山旁的清華大學念書,時常躲到宿舍地下室練小提琴。這是一處瀰漫著山間水氣的斗室,平時幾乎無人接近。只有在這個地方,我才能用我拙劣的技巧偷嚐演奏帕格尼尼音樂的喜悅。他的音樂是如此的美,即使技巧堆砌的段落都美得令人心悸。那些連綿的雙音,像雲霄飛車一樣上下攀延,在樂譜上勾出美麗的弧線。那些密佈的三、四音和弦,像柱子一樣挺立在樂句骨幹之間,音響上,它們像煙火一樣響亮暢快。當我因技巧太難而停頓時,總忍不住用指尖觸著譜上這些可敬的記號,靜靜聆聽樂音在心底深處鳴響,光是這樣,就足以讓人感到幸福。

莫札特、貝多芬、布拉姆斯…都已在今日得到壓倒性的讚譽,唯有帕格尼尼的作品仍被學院派鄙薄、衛道者批判。而這可能正是永不妥協的帕格尼尼所甘願自處的,在淒苦孤立之境,獨自掛著自得的一抹微笑。誰說帕格尼尼把靈魂賣給魔鬼?我認為在庸碌的芸芸眾生中,他是少數堅持不出賣自我靈魂的勇者。(文/楊忠衡,資深評論工作者,允晨文化提供)
</DIV>
离线侦察兵

发帖
1598
金钱
1877
经验值
1425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11-04

      无琴你好:

        帕格尼尼第一号D大调协奏曲很好听,当年我在宣传队,素好外国古典音乐,对小提琴的弓法和指法,音乐基础知识也有所了解.这协奏曲的主旋律现在还记得.多谢了!

 

 

离线也也
发帖
210
金钱
231
经验值
231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11-04
也有一张24首随想曲的cd,封套的帕格尼尼,俨然魔鬼和疯子的化身。据说他的手指很奇异,张开能达两个把位阔……
离线侦察兵

发帖
1598
金钱
1877
经验值
1425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11-05
   帕格尼尼患的是"马凡氏综合症",他身材瘦长,两手过膝,指趾秀长,是拉小提琴的天作之才.
离线无琴
发帖
85
金钱
91
经验值
91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6-11-08

 什么叫惊喜若狂,这就是惊喜若狂!什么叫喜出望外,这就是喜出望外!没想到曲高和寡的古典音乐在这个同学网也找能到这么多知音。谢谢您们,我的知音朋友: 陈乔樱,old5,Andyke,hw79,侦察兵和也也,事实上,您们的音乐修养比我高,音乐知识比我丰富,我上此帖纯碎是抛砖引玉而已。

(续上) 帕格尼尼第一号D大调协奏曲

第二乐章   [MP=200,50]http://www.bbsland.org/music/flyingbird/Paga_ConcNo1_II.mp3[/MP]

富有表情的慢板,b小调,4/4拍子,三段体。以管弦乐持续强而有力地呈现的和弦开始,音乐非常生动精彩。在管弦乐沉默之后,主奏小提琴即奏出如小抒情曲般热情洋溢而又悠缓深沉的娓婉旋律。紧接着是管弦乐再度奏出强烈的和弦,直接进入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   [MP=200,50]http://www.bbsland.org/music/flyingbird/Paga_ConcNo1_III.mp3[/MP]

精神抖擞的快板,D大调,2/4拍子,回旋曲形式,曲中主奏小提琴轻快而诙谐的主题,如跳跃般的断奏奏法,在当时的小提琴作品中尚属罕见。本乐章中,各种复杂而华美的小提琴技巧构成绝妙的效果,最后在管弦乐齐奏的热烈气氛中结束全曲。

再一次谢谢来欣赏帕格尼尼第一号D大调协奏曲的所有朋友!

 

[此帖子已被 无琴 在 2006-11-9 5:08:50 编辑过]

离线侦察兵

发帖
1598
金钱
1877
经验值
1425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6-11-08

     无琴你好:

    音乐语言比文学语言和舞蹈语言更高深,更难揣摩.你作简单的说明,有助于我们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很好.我在电视上看过陈凯歌导演的<<红琴>>,里面的主题曲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五小提琴协奏曲(记忆中好象是这名曲),我很想听,不过我这里是音乐荒漠,无法找到,如果方便的话,麻烦你上传让我们欣赏好吗?

 

 

离线无琴
发帖
85
金钱
91
经验值
91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6-12-01

侦察兵您好,

不好意思,<<红琴>>我没看过,我猜您想听的应该是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我找到了,在旧帖上试了几次都是听到一半就断链,所以我没有开新帖上,让您失望了,总爱弹奏慢板乐曲的无琴请您原谅,等有空再试试。

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我也很喜欢,它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与贝多芬的D大调、门德尔松的e小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但最能打动我、引起我共鸣的还是我们中国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它那哀怨缠绵的旋律,小提琴与大提琴如泣如诉的对唱,总让我沉浸在凄美悲伤的爱情故事中不能醒来。

 

 

[此帖子已被 无琴 在 2006-12-1 17:35:49 编辑过]

离线陈乔樱

发帖
7143
金钱
9005
经验值
346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6-12-03

好的音乐希望有好的唱片骑师。希望看到无琴更多文章

 

[此帖子已被 陈乔樱 在 2006-12-3 9:03:48 编辑过]

离线侦察兵

发帖
1598
金钱
1877
经验值
1425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6-12-03

  无琴你好:

         你花费这么多宝贵时间为我寻找协奏曲,此诚意实属难得,这里谨表谢意.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也是我的最爱,七十年代开始听它,还依稀记得有相送,定情,抗婚,逃婚,殉情,化蝶等乐章.至于具体的音乐语言细节,还是你体会得比我深刻.乔樱讲得好,好的音乐如果没有你这位音乐骑师的音乐语言解说,我们就无法悟透音乐的奥旨.

离线无琴
发帖
85
金钱
91
经验值
91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6-12-05
引用
原文由 陈乔樱 发表于 2006-12-3 9:01:43 :

好的音乐希望有好的唱片骑师。希望看到无琴更多文章

 

[此帖子已被 陈乔樱 在 2006-12-3 9:03:48 编辑过]


 无琴无墨,愧难如乔樱一样,泼墨如水,抚琴欢唱。

 

 

[此帖子已被 无琴 在 2006-12-5 14:22:09 编辑过]

离线无琴
发帖
85
金钱
91
经验值
91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6-12-05
引用
原文由 侦察兵 发表于 2006-12-3 16:20:48 :

  无琴你好:

         你花费这么多宝贵时间为我寻找协奏曲,此诚意实属难得,这里谨表谢意.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也是我的最爱,七十年代开始听它,还依稀记得有相送,定情,抗婚,逃婚,殉情,化蝶等乐章.至于具体的音乐语言细节,还是你体会得比我深刻.乔樱讲得好,好的音乐如果没有你这位音乐骑师的音乐语言解说,我们就无法悟透音乐的奥旨.


为何侦察兵至今还未发现无琴在班門弄斧呢? 一定是来得匆忙,忘了带探測仪!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