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739阅读
  • 9回复

【台山人】第一期报告文学:低调的慈善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尘东飞
 

发帖
1997
金钱
3747
经验值
114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1-20
— 本帖被 远游客 执行取消置顶操作(2015-03-22) —
桑梓情怀
低调的慈善家
陈东辉  赵文川  卢文博  岳 勇


         在侨乡台山,黄浩川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作为“台山市荣誉市民”和“江门市荣誉市民”,他的芳名,被命名或被镶嵌于多幢大厦,熠熠生辉。但是,许多市民至今都没有一睹他的风采。
        写稿前,笔者专门在网络上搜寻黄浩川的信息,同名同姓的很多,但真正是我需要找的人和事,却只是片鳞半爪。他的低调行事,与他的名气简直无法在中间划上一个“等号”。
        时任政协台山市第九届委员会主席的黄小玲女士,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记述:
十几年来黄浩川只为家乡做好事,却从不向家乡要求点什么,就连每次回乡参加剪彩活动,他也一定让别人走在前,自己跟在后,每次照相时他也一定找个不显眼的位置站着,以至我们至今找不到一张能突出他的照片。
他的心和祖国,和家乡连在一起

        香港中环,是香港政治和商业的中心。香港的政府总部、立法会大楼和外国领事馆位居于此,也是很多银行、跨国金融机构集聚的风水宝地。位于中环德辅道中的万宜大厦,如今比肩在港岛的“石屎森林”里、在游人的眼里,只不过是一幢普通的商厦。
        铅华可以褪减,但风华也有绝代时。时光回到1957年的春天。由著名建筑师朱彬设计,香港开埠以来第一部有扶手电梯的万宜大厦落成剪彩。剪彩当天锣鼓喧天,人潮如织,万人空巷,为目睹这一新事物。
        春风吹在黄浩川的脸上,他的笑容里除了绽放出喜悦,还有自豪。是呀,从一块3万平方尺的杂草地,通过2年多的日夜赶工,一砖一瓦的从地面起到14层,在当时的港岛中环已是一幢标志性的广厦。
        万宜大厦的建筑风格没有殖民地宗主国的欧洲古典厚重的宫廷色彩,采用了简约主义,配上自动扶手电梯,时代在这里一下子华丽转身向前超越而去。
        一叶知时节,明眸洞世情。黄浩川的商业天赋,因而表露无遗。
        或许有人认为,黄家历代经商家境殷实,黄浩川含着“金钥匙”出世,接受高等教育,那么他的商业天赋当然会高人一等。当然,世间万事有因果。但因与果,它所起的催化作用不一定是想象中的那么回事。
        且将镜头摇回到他的祖父辈。
        清末,黄浩川的爷爷在白沙潮境墟开了一间“万和堂”药材铺,因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而被人称道,小有名气。子承父业,黄浩川的父亲在16岁时,就因丧父而用单薄的身体挑起养活全家8口人的重担。在大姑和姑父的帮助下,他只身来到香港,协助大姑丈打理生意,从学徒做起。

        凭着勤奋好学和聪明才智,黄浩川的父亲很快出人头地,不仅全面主理大姑丈的洋行,后来还回大陆,远赴广西贺县开锡矿场,又收购广州发电厂部分股权,进入电厂董事会。
        1916年,黄浩川在白沙潮境出生。1919年,他随父亲来港,童年时期就读香港岭南小学分校。小学毕业后,他回到广州就读岭南中学,1937年进入岭南大学商学院深造。翌年,因日军占领广州,黄浩川跟随搬迁的岭南大学又回到香港。1941年香港沦陷,学校关停,黄浩川也正式离开了校园。
        年轻时代的艰难求学,令一向勤奋好学的黄浩川为之唏嘘,并为辍学而抱憾终生。

        在黄浩川的珍藏物件中,有一幅初中毕业时学友相赠的漫画。画面上是5个行走的人,各具神态,下面有一段这样的文字:“世界不过是一条很长的路,人生不过是一步的;但是这一步不是易行的。你看,有些人把右脚举起而不能踏着地,有些想举起脚而不能移动,甚至半步不能移动的也有,能够举起脚而踏前一步者很少。朋友,小心些!”诤友的画语简朴,但富有哲理。
        走进社会这所大课堂,黄浩川把目光从课堂移到大千世界,一步一个脚印,从低微做起。50年代的香港,大量的内地移民涌入,为香港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香港经济由原来依赖转口港开始过渡到制造业,工商业为此得以快速发展。黄浩川秉持“宁人负我,毋我负人”的处世之道,义字当头,诚信为本,在商场上驰骋打拼,虽然当中遇过不少波折,但凭毅力终究闯出一片天地。银行、保险、地产投资、进出口贸易等生意,他都有涉足,但只是董事身份。
        1972年,新成立的香港浩华有限公司,正式确立了黄浩川的企业领袖地位,就任董事长。
        上世纪70年代末,国人敞开尘封的大门,南风从港澳向北暖吹。
        那时,有钱的人家开始在屋顶捣鼓“鱼骨”天线。楼顶的人大声朝下面喊:“信号清晰吗?”屋里的人就跑出去指挥转向。当电视机的“雪花”大面积减弱人影憧憧时,那份心情如同现在体彩中奖一样的兴奋。
        许多上了年纪的人不会忘记这个画面:夕阳下一群西部牛仔放荡不羁骑着骏马飞驰,放牧休息时点燃一支香烟,悠悠吐出,遥望远方。一段激荡人心的曲子完后,听到一个充满磁性的男声在诱导:欢迎来到万宝路的世界。
        那时候的万宝路世界,就等同于外面的世界。万宝路是英美烟草公司属下的牌子。
        1977年,时任英美烟草公司集团主席的马卡达姆感叹道:“我们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损失了中国地区的业务及其它很多地方的不动产。”他们十分希望能进入中国这个大市场。
        而香港,就是他们进入内陆市场的桥头堡。
        黄浩川,当时与姻亲担任英美烟草公司香港总代理。在商贸交往中,他亲眼目睹了祖国改革开放的新气象,对祖国有了一番新的认识,也希望为祖国的繁荣尽一份绵力。
        在本地有句土谈:烟搭桥,酒铺路。到上世纪70年代末,英美烟草搭向中国的大桥终于畅通了。这是自30年前其卷烟业务在中国被国有化后,英美烟草首次重回中国卷烟市场,也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正式落实。
       这场落子布局,有关当事人具体做了什么工作,我们不知。但我们知道,改革开放的大门推开后,中国,日益强大起来;祖国,在侨胞的心中份量越来越重。
        黄浩川先生的心,已紧紧和祖国,和家乡连在一起了。他决定为祖国做点什么,为家乡做点什么。
乐善不疲再捐资豪气干云

        1989年10月的一天,蓝天丽日,秋高气爽,台山人民医院新建成的黄铭衍大楼内,住着的100多位病人,原本都在严肃、安静的气氛中接受治疗或休息。蓦然,有一点骚动由一间病房传到另一间病房,顷刻传遍每一间病房,形成一股热烈祥和的气氛。
        原来,有一位衣冠楚楚、精神矍烁、面目慈祥的老人,在众领导嘉宾的陪同下,兴高采烈地走进了黄铭衍大楼。他从一楼到三楼,逐一到每间病房,与病人进行亲切交谈、询问、了解医疗条件改善的情况。当病人以及病人的亲友,知道这位老人就是捐建黄铭衍大楼的黄浩川先生时,大家都十分感动。
        一位60多岁的老伯,上前握着黄浩川先生的手,热泪盈眶,动情地说:“黄先生,谢谢您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治疗环境。”在场的记者和有照相机的群众,不失时机按下快门。在照相机“嚓嚓”的闪光中,这感动人心的一幕成了一个个珍贵的镜头,留在了人们的心里,留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以上一幕,发生在黄铭衍大楼剪彩那天,至今说起,人们仍津津乐道。
        说起黄铭衍大楼的筹建,也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1986年12月3日,阔别家乡40载的黄浩川与一帮知名旅港实业家一起,回到了台山观光考察,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欢迎和热情接待。
        考察期间,黄浩川目睹家乡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政通人和,百业俱兴,不禁心怀激荡,为家乡建设出一分力的想法油然而生。当他了解到,目前台山人民医院的医疗条件还比较差,除门诊大楼刚由香港台山商会捐资建成外,内科楼、外科楼均为三十年代分别由李星衢先生、林英锦先生捐资建成,如今已使用了半个世纪,不但“天棚”已漏水,“批荡”也剥落,而且场地也显得窄小,已无法适应现代医院的发展要求和群众治疗的需要……
        黄浩川自幼受父亲黄铭衍爱国爱乡精神的熏陶,是一位心怀闾里,胸襟博大,乐善好施的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捐资港币350万元,兴建台山人民医院内科非手术楼一幢,名曰“黄铭衍大楼”。
        钱捐出去了,但事情并不是到此而止。
        黄浩川桑梓情深,真正能做到出钱出力。从决定捐建黄铭衍大楼时起,为了让大楼能适应现代化医院治疗的需要,他到过许多医院考察,了解现代医院的病房设计和治疗过程,之后邀请名家设计,三易其稿,力求尽善尽美。在大楼施工期间,黄浩川不仅多次致电了解工程进度,还在回乡省亲、考察也挤出时间到工地看一看。他说:“兴建这座大楼,让我魂牵梦萦,早一日完工,就能早一日为乡亲服务。”时任广东省省长叶选平来台山调研,听闻这件事后,对黄浩川先生大加赞赏,遂展纸执笔,为大楼作了题字“黄铭衍大楼”。
        捐建黄铭衍大楼,体现出黄浩川先生桑梓情深,对乡亲的赤诚关怀,是感人至深的仁心义举。而之后捐建台山人民医院内科八区楼、台山人民医院黄劳潜华纪念楼等,除了体现出以上可贵的品质,还有一股干云豪气。
        1992年春,香港台山商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春茗盛会,期间在怡和大厦黄浩川先生听了台山市和人民医院领导的汇报,时而微笑,时而眉头紧皱。当知道治疗传染病的内八科,已不符合传染病的治疗要求,他关切地问:“新建一座传染病科病房需要多少资金?”得知按当时的市价,估计需要150万元左右。黄浩川立即慷慨地说:“现在就拍板,就由我捐资兴建吧!”

        1995年4月的一天,台山市人民医院收到一封不同寻常的信。全文如下:


台山市人民医院:
    近年家乡经济不断发展,百业兴旺,邑民安居乐业。本人多年前捐资贵院兴建的黄铭衍大楼、内科八区楼,为家乡人民保健医疗起到一定的成效,深感欣慰,得悉吾邑肿瘤患者不少,此类病人要辗转跋涉到到广州等地求医,给乡民经济加重负担,生活不便。本人意再捐资港币400万元,在贵院的黄铭衍大楼后面兴建放射治疗楼及购置有关诊疗设备,以方便本邑患者诊疗,便民利民,尽本人之绵力。请贵院办此事,以完成本人意愿。

                                         谨祝  
   业务发展!
                                       黄浩川字
                           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一日


       原来,黄浩川听闻,台山市还没有治疗肿瘤的场地和设施,病人只能辗转到广州等地求医,既不方便,又加重经济负担,更加重病人的痛苦,他顿生恻悯之心,遂与当时主管全市卫生工作的市委常委黄小玲联系,让她帮助了解台山的肿瘤病发情况,最后决定再捐港币400万元,兴建一间肿瘤治疗中心和购置治疗肿瘤的设备。他的决定也得到儿女们的支持,并将此楼冠名为“黄劳潜华纪念楼”。

        黄浩川完成了这件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除了立即告知黄小玲常委,还挥笔疾书,写下了这封信。
        在黄劳潜华纪念楼奠基兴建时,刚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从北京回到家乡台山视察,她敬重黄浩川先生的为人和品德,遂欣然泼墨挥毫,为大楼题字:“黄劳潜华纪念楼”。
        当然,黄浩川豪气干云、乐善好施的事例不只这几个,包括在教育事业、文化事业等方面,可谓不胜枚举。比如,他为台山市新中医院的筹建所作的贡献。
        台山中医院成立于1958年,近半个世纪都是地处闹市,占地狭小,因而空间局限,筹建一所新院就成了当务之急。当黄浩川从有关领导口中了解到这一情况,知道筹建新中医院需资金5000多万元,虽经多方努力,资金缺口仍较大。黄浩川认为中医药乃我国之瑰宝,新建中医院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当即拍板,决定捐资港币250万元。在座人员无不为黄浩川那豪爽的气概、浓浓的乡情所感动,并由衷的敬重。
        在台山市人民医院的黄铭衍大楼前,有一块整洁美丽的草坪。这块草坪上矗立着两块大石,一块上面镌刻着三个雄浑饱满的大字:“信爱望”;另一块上面镌刻着对这三个字的注释:“信,相信医务人员,相信治好病;爱,爱护病人,爱人如己;望,希望医院越办越好”。这题词,出自黄浩川先生之手。
       信爱望,对医院来说,是一种鼓励和鞭策。20多年来,台山人民医院在发展中,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先后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的荣誉,如被国家卫生部评为“二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被省卫生厅评为“文明医院”,“省卫生先进单位”,以及“江门市标兵文明单位”等。
       信爱望,对病人来说,是一种美好的关怀和祝福。一些病人说,来到这里休息散步,看到这些温暖人心的话语,战胜困难和疾病的信心有了,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也增加了,人也变得开朗许多。
       黄浩川先生何以对台山卫生事业如此关心和支持?在“黄劳潜华纪念楼”奠基大会上,他说过这样一番话:
       “……古语云:不为良相,可为良医。皆因良相可为国宣劳,良医可为民解疾,然这两者都与我失之交臂,我唯有尽己之一分绵力,支持家乡医疗卫生事业,做一些有利于为邑民解除疾苦的事,这也算是本人的一点心愿吧!本人捐资兴建黄铭衍大楼、内科八区楼、黄劳潜华纪念楼以及捐赠一些医疗设备,都是基于此目的……”
重教兴学,振兴桑梓教育事业

        古人云:“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不敬三师,是为忘恩,何能成道?”    尊师重教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黄浩川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黄汝衡曾是香港岭南小学教师,也是黄浩川的启蒙老师。黄汝衡老师晚年家道变故,又无儿无女,住处都非常困难,生活彷徨。黄浩川亲自找到他,安置他住进自己公司的房子,送他到医院治病,接济他的生活。从此,黄汝衡老师生活无忧,安度晚年。
        黄浩川的尊师爱师的真挚情感,令黄汝衡老师激动不已老泪纵横,黄汝衡胞妹兰仪看在眼里也感动万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黄浩川十分重视小学教育和大学教学。因为战乱,他没有读完大学,尝受过失学的痛苦。他在香港这个世界大都会经商多年,深深地体会到没有文化的民族,人民就没有尊严,民族就没希望。他捐献巨资,支持香港岭南大学办学,捐资中山大学、江门五邑大学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我们中国能多出人材。
        如果说,黄浩川生于家乡,成长于香港,创业于香港,他慷慨捐献香港的教育事业,回赠香港社会是顺理成章的话。那么,黄浩川为家乡的公益事业捐献数千万元之巨,最是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怀。
        1986年,黄浩川应既是同乡又是同学的伍舜德邀请,与黄炳礼、黄乾亨、黄乾利等人一同回祖籍台山观光,目睹了年久失修的乡村小学,孩子们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学习,心生恻隐。他非常赞同伍舜德学长倡导的普及教育,更应从广大农村开始,进而至镇、至县至市。
        1989年,黄浩川总忘不了那次乡里的干部带他去参观众亨小学的情景,这间设在众亨井边村,由旧祠堂改建而成的校舍,条件非常简陋,教室光线不足、地面潮湿、屋顶漏水……没有像样的运动场,学生无法开展正常的体育运动。几百名学子在这样残旧的校舍里上课,着实让人担优。黄浩川为这件事急在心头上,他决定再为家乡做一件好事,慷慨捐资港币130万元,给家乡建设一间新学校,为纪念其先父黄铭衍公,乡亲将学校尊名为“众亨铭衍学校”。
        上世纪80年代前,白沙居正学校的校舍是将黄氏始祖居正公祠堂改建成低矮的“白鸽笼”式的简易平房,设施简陋,校舍残旧,原教导处的一堵墙就有一厘米多的裂缝,课室的屋面是用桁瓦盖成的,遇到下雨天,就漏水,影响上课。这种处处是危楼,教育设施落后的状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家在冥思苦想,如果在居正校园盖一座雄伟壮丽的教学楼那该多好啊!
        1988年,白沙镇领导积极争取华侨、旅港乡亲的大力支持,立意在潮境办一所“校园美、设备齐、校风好”的一流学校。时任市委常委黄小玲则积极牵头,就此事多次往香港拜会黄浩川,并很快得到他的欣然应允,率先慷慨捐资港币100万元,兴建一座教学大楼,命名为“浩川教学大楼”。
        于是,居正校园机声隆隆,大兴土木。经过一年时间的紧张施工,一座设计新颖、美仑美奂的教学大楼拔地而起。该楼高四层,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共有16个课室,可容纳千多名学子就读。还设有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语音室和阅览室等。大楼窗明几净,光綫充足,空气流通,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居正中学的莘莘学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989年10月17日,艳阳高照,金风送爽,潮境圩呈现一派节日的热烈气氛,这天上居正中学黄浩川教学大楼落成剪彩的喜庆日子。台山市的领导以及白沙镇的干部师生5000多人参加庆典。
        黄浩川在大会上致词:“这里是我的故乡,我有责任把它建设得更好。他情意深长地说,国家要强盛,科学是根本,科学要振兴,教育是基础,我只是尽自己的能力为家乡办一点实事,让家乡的孩子有一个好的环境读书求学。”
       简短的言词流露出他的爱国爱乡的满腔热忱。为此,师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黄浩川先后在家乡白沙镇、台山市、江门市、广州市,捐献于教育,文化,医疗,乡村公益事业等20项,资金达4000多万元。
       黄浩川无私的贡献,家乡人民铭记于心。黄浩川却谦逊地说,是家乡人民给了他略尽绵力的机会。在捐献的众多建设中,黄浩川引以高兴的是为家乡的教育事业。
黄浩川认为小学是启蒙阶段,是基础教育,每位适龄学童,能受到教育,往往能决定其健康成长的关键,重视小学的基础教育,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
       1991年的一天,黄浩川听到挚友伍舜德关于兴建江门市五邑大学机械工程馆的计划时,甚感兴趣,决定鼎力支持。同年12月7日,“台山五友”携夫人专程前来参加奠基仪式。1993年11月28日,一座由旅港俊彦伍舜德、黄乾亨、黄乾利、黄浩川、黄炳礼五位先生各捐60万港元兴建的、命名为“台山五友楼”的建筑物,终于在五邑大学校园内落成剪彩了。
       这座浅褐色的大楼现为该校机械工程馆,共有4层楼高,外墙镶着马赛克,周围设有小花圃,种有各种花期不同的花卉及常青棕榈树,一年四季,都给人一种花红叶绿的享受。楼内设计实用,除办公室及机械专用课室外,还有计算机绘图室,各种实验器材室、毕业室设计室等,给有志于机械教学及科研活动的师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同年,五友又将满腔热诚投入侨乡的高等学府一一五邑大学的建设。五友各出资60万港元兴建的“台山五友楼”(机械工程馆),于1993年11月落成启用。黄浩川并独捐资300万港元兴建“黄浩川楼”(语言培训中心),该楼于1993年11月28日奠基,建筑面积约3200平方米。)
       剪彩那天,校园内彩旗招展,鼓乐齐鸣,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当老师代表全校师生感谢他们的鼎力支持时,黄浩川谦和地答:“我们为五邑大学的建设出点力,很应该。”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土情。黄浩川兴学育才献爱心和尊师重教的美德,遍播海内外,其功德令家乡人民共仰。
热心文化,他是台山文艺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

        在香港商界,黄浩川先生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实业家;在家乡人眼中,黄浩川先生是一位热心公益、回报桑梓的慈善家;在台山文艺界人士眼中,黄浩川先生又是一位对文艺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
       时光倒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时的文化局、文化馆和文联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地点,而是借用图书馆一幢旧楼办公,不但房舍陈旧,而且空间窄小,往往是几个人,甚至是数个股室挤在一间房内办公,条件十分艰苦,上门办事的群众也不方便。
        黄浩川先生得知这个情况后,欣然同意捐资港币350万元,兴建台山市文化艺术馆。馆址很快选定,但是,一向精益求精的黄浩川先生却不满意市设计院设计的图纸(第一稿),认为这个设计外表辉煌有余,而文化内涵不足。后来设计图纸几经修改,均未能通过。

        这时黄浩川先生提出,请他的同学佘畯南来设计建筑方案。佘畯南先生系黄浩川先生当年在广州岭南大学读书时的同学兼好友,时任广州设计院院长,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广州白天鹅宾馆等众多国家一流建筑物,都是由他设计的。受到黄浩川先生的邀请后,佘畯南尽管工作繁忙,但还是欣然同意,不但亲自拟定了设计方案,还多次来到台山,指导台山文化艺术馆的建设工作。

       文化艺术馆东北靠近台山影剧院,西南面是喧闹的大街,作为建设文化艺术馆,环境是不太理想的。但是佘畯南采用外封内敞的庭院建筑设计,既防止了外受干扰,又内取安静,将园林艺术与展品艺术交织在一起。同时,减少西斜日晒及幅射热,而又迎东南之导风,造型简洁,且有南方硬山建筑的格调,白墙绿瓦,更有幽静感。佘畯南的建筑设计,受到了包括黄浩川先生在内的大家的一致称赞。
       一年后,一座集建筑与艺术于一体的文化殿堂就落成了。从外观上看,台山文化艺术馆楼高二层,庭院式设计,外形简朴,内涵丰富,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白绿相间的马塞克外墙清新脱俗,馆内环境清幽,典雅别致,四壁名人书画点缀,翰墨飘香,架下花鸟盆景相映成趣,回廊曲径,小桥流水,锦鱼相嬉,取景成画。局馆办公室、会议室、展览厅、歌舞厅、影视演出厅、艺术培训厅、音乐室等一应俱全,是进行文化艺术培训、交流、排演以及艺术品展览的最佳场所,更是一座名符其实的文化艺术之宫。
       1991年12月8日,是台山文艺史上的大喜日子,黄浩川先生偕亲眷专程回到家乡,白天主礼了台山文化艺术馆的剪彩仪式,晚上与侨乡文艺界人士欢聚于文化艺术馆歌舞厅。很快,台山文化艺术馆就赢得了“南粤文化一枝花”的美誉。后来黄浩川先生又斥资近50万港元给文化艺术馆购买公务汽车一部以及电脑、多功能电子琴及空调等配套设施,使其硬件设施更加完备。
       台山文化艺术馆建成之后,文化馆和文联在此组织的各项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受到台山人民欢迎。1981年~1994年3次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馆”;1988年及1992年两次被评为“全国以文补文先进单位”;1993年被评为“全国标准文化馆”;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唯一的“特级文化馆”;2004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一级馆。
       “第一个在我市文艺界设立文艺基金奖的是黄浩川先生,这一着棋举足轻重,为侨乡文艺创作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现任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时任市文化艺术馆馆长的谭光辉如是说。
       台山文化艺术馆作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典型,在其“硬件”(文化设施等)建设上去的同时,“软件”(文艺创作等)建设如何同步并进,确实是一个关键。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有各种机制,其中设立文艺基金的激励机制,是最有力度和成效的举措。
       当时有人提出请黄浩川先生对此进行资助。可是,黄浩川先生已经捐巨资兴建了台山文化艺术馆,他还会斥资设立这样一个基金奖吗?当友人将这一设想传给黄浩川先生时,他二话没说,答应每年拿出港币2万元设立“黄浩川文艺基金奖”,后来又追加到每年3万港元,着重奖励有作品在地级以上发表、展演和获奖的优秀作者。这一举措,大大调动了文艺作者的创作积极性。
       据了解,“黄浩川文艺基金奖”自1992年首届颁奖以来,至2014年已经颁发了23届。经统计,这二十多年来,共有3800多人(次)获得表彰和奖励,参评的优秀作品计有12000多件,这些作品有些在国家级的比赛中获奖,有些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报刊发表,有些在各级专业性非常强的展览中展出。
       台山市文化馆馆长关永宁曾在《台山市黄浩川文艺基金奖特刊》上撰文说:“黄浩川文艺基金奖,在海内外乡亲的眼里,是一个耀眼的文化品牌,而在台山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目中,是一面鼓劲的旗帜、一个创作的金牌,是台山文艺界的覆盖面最广、最具艺术权威的奖项,大家都以获得这个奖项为傲。事实上每年获得这个奖项的都是一直多年坚持辛勤耕耘,作品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在社会颇有艺术影响力的创作者,而获得一等奖以上的作者,更是创作成绩突出、屡出精品的佼佼者。在黄浩川文艺基金奖的影响、激励下,一大批的文艺爱好者耐着寂寞,鼓足劲头,坚持创作,成果丰硕,现在台山已经有120多人被广东省各个文艺家协会吸收为会员,而范金棠、黄伟华、关永宁、李剑昌、吴锐鸿、苏照良、余树栋等作者已成为国家级的文艺家。有几十名少儿文艺爱好者则在基金奖的激励下走上艺术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时,正值台山市第十七届“黄浩川文艺基金奖”颁发之际,为表达对地震灾区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爱,众多获奖作者发出倡议:将奖金捐给灾区人民,以尽侨乡文艺工作者的微薄之力。于是获奖的116名作者均捐出奖金,连同这年取消颁奖大会节省下来的会务经费,一起捐给灾区人民。此举得到了黄浩川先生的高度赞扬。
      黄浩川先生幼承庭训,言行一致,他曾言道:“独乐不如众乐,做事不要自欺欺人,能力所及,如有需要帮助者,必须尽力帮助。”先生善体亲心,爱国爱乡,乐善好施,举凡育才兴学,关心邑民健康,致力文化事业,无不悉心以赴,其情真举善一直为邑人所传诵。

----转自《台山人》杂志创刊号

[attachment=1660579]








[ 此帖被尘东飞在2015-03-16 09:25重新编辑 ]
3条评分银元+2金钱+6
0剑雪0 银元 +2 优秀文章,支持! 2015-01-20
0剑雪0 金钱 +3 优秀文章,支持! 2015-01-20
天启 金钱 +3 好帖,值得顶! 2015-01-20
欢迎进入“尘东飞图文网志”http://tscdf.blog.sohu.com/ 
分享到
离线天启

发帖
19324
金钱
72878
经验值
324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1-20
好帖,值得顶!
离线俏之连

发帖
13163
金钱
17436
经验值
942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5-01-20
赞!
    俏俏与你们携手迈进新的一年
                     qiaozhilian                       
离线May-May

发帖
57285
金钱
212376
经验值
386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5-01-20
好帖,值得顶!
离线西子

发帖
21345
金钱
34460
经验值
11137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5-01-20
黄浩川先生
这样的文章喜欢看。
用镜头记录生活点滴。
离线0剑雪0

发帖
32832
金钱
89115
经验值
12723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5-01-20
优秀文章,支持!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5-01-20
谢谢东飞上传分享。
离线joyli

发帖
37410
金钱
353269
经验值
735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5-01-21
.向低调的慈善家致敬!

发帖
12101
金钱
45676
经验值
205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5-01-21
离线布谷

发帖
21673
金钱
39250
经验值
5132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5-01-21
好值得赞颂的慈善家――黄浩川先生!thanks 东飞报导!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