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据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汉字是他创造的。当然,创造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对前人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条理分明易被他人接受的规律来,这样,便产生共通可以流行的东西。
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通用文字的出现,人类的种种经验便可以更好的记载下来和推广开去,也就是说,文字出现的同时,也意味着人在人文与科技方面走得更远,故仓颉堪称现代华夏文明的始祖。
在《尚书》中,记载不少关于占筮之事,这类占筮之事,跟国家决策有关,甲骨文的出土证实了这一点。甲骨占筮就是根据加热甲骨所产生的裂纹状态进行推算,跟流传到今天的扶乩差不多。究竟裂纹与结果的推算过程如何,这应该是属于不传之秘或是无法言传的东西,所以类似的东西被划入神秘学说之中;它们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天,是因为它们具有现实意义。
以占筮来决定国家大事,在今天看来很荒谬,可在过去却是理所当然的,实际上,两者都是谋定而行,并不相悖,就如今天出门看天气预告那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