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喜于网络中浏览史上名的书画作品的高清图片。过去这些东西的实物,即使京城中的大官都难得一见,今天通过摄影与网络,它们的清晰相片如大白菜那般平常。这意味着,今人学书取法更为广阔,不必老捧着过去那一套当祖宗。
尽管解放数十年还历经文革的摧残,现今如陈丹青所说的那样“中国文脉已断”,可在书法入门方面,绝大部分人仍坚持着清朝以来的那种以颜柳欧赵的楷书为主要模仿对象的做法,而这一做法几乎没受到当代书法爱好者的质疑。
过去因为摄影印刷技术、考试等的限制,从模仿颜柳欧赵的楷书拓本入手是不得不要接受的选择,今天难道还要坚持这一做法吗?
依稀记得十多年前看过一则报道,称佛山一书法教师在指导少儿学书时,让学生在保留汉字识读性的情况下,于纸上自由发挥,并取得较佳的效果。而不久前,于网络看到一少儿狂刷数十米草书的现频,这应是从草书入手的结果。只是在今天看来,这种教育方法在不少人很中显得另类,恐怕绝大多数家长无法接受。
用毛笔写字的目的已变,这是无法逆转的事实,尤其是对于生活在文脉已断的时代中国人而言,用毛笔写字是一种全新的东西,无论从那个方向达到时代的顶峰,对后来者而言,都是一种经典。
“随心所欲地写吧”——井上有一。
[ 此帖被破烂的砂锅在2015-11-06 23:2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