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古今,一旦涉及到审美用词,便变得糊里糊涂。
南朝庾肩吾在《书品》中将书法作品分为高、中、低三等,每等又依次作上、中、下之分,即书分九品;唐代的张怀瓘在《书断》中,又将书法水平由高到低分为神、妙、能三品;到了清人包世臣手中,变成神、妙、能、逸、佳了;现代有些人则将逸品置顶。
毫无疑问,若遇上同一作品几个人进行讨论时,即使大家平心静气,表面上意见统一,肚子里肯定产生会产生分歧;若各人脾气不好,还可能相互吐口水扯头发。
因此,一幅能被人誉为艺术作品的水平高低,只能由一些经验丰富的权威人士聚在一起,深入分析讨论,将其划入一个较大的范畴之内作为最后答案,至于数年或数十年后的人怎么看,则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