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灶财数十年如一日用出位的手段宣传自己,这是别人学不来的。
无论他是有意还是无意,无论他的书法水平如何,结果都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他的作品也就成为他生活年代的人们普遍认识的证物。
刘霜阳将其搬进展览馆,无疑是点燃了港人的几十年回忆,尤其是那些喜欢谈论过去的中老年人。
时代变迁,许多东西都变了,眼中所见,惟一不变的是曾灶财的字迹,于是,曾灶财的字迹成了回忆的切入点。某天,一老人家指着墙上曾灶财的墨宝对旁人说:这是财叔七十年代后期写的,那时我们……(以下省略二万字)。
至于水平方面,曾采取的是原始人结绳记事的心态去书写,很难用现代的尺子来衡量,就如一个孩子对别人说“我爸最伟大”那般,你能去反驳吗?除非你也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曾所书的内容也一样——九龙是我的。你能去反驳吗?除非你是另一个曾灶财。
你既非孩子又非另一个曾灶财,自是没有能力去评定曾灶财的书法水平如何,只能说,九龙皇帝真牛!
[ 此帖被破烂的砂锅在2016-10-31 08:3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