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星梦文化艺术中心揭幕有感》
今天位于桥湖路的“星梦文化艺术培训中心”揭幕,我应邀去参观了一番。
培训中心设在二、三楼,地方宽敞,初上到二楼我以为自己误入儿童乐园:入口处设有一个儿童乐园,教室用无色玻璃间开,营造出透明半开放的效果,还有一公共区域,让小朋友甚至可以躺卧在地毯上做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各种标示牌都有精美的图案衬托等等。这一切都可看出负责人的细心。
三楼有一个墙上挂满书画又长又宽的大厅,地上铺着一张同样又长又宽的白色画纸,画纸周边是按间距摆上十来份白描儿童画和十来份彩色蜡笔,一看就知道是儿童集体创作的地方。此外还有三间同样半开放的教室。
曾有人问我:现在这么多为小朋友开设的兴趣班,该为孩子选择哪种?我虽缺这方面的经验,但认为各种兴趣班可归纳为二种:一是内向型的,偏重于静和个人化的;二是外向型的,偏重于与他人一起互动的。至于所选择的具体项目,可根据孩子的兴趣与性格来进行筛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老师的素质。
虽说行行出状元,但无数人中,只有一位状元,所以,家长应本着兴趣第一,状元第二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兴趣教育,只要孩子认为爽,便是最大的成功。
常有家长称与孩子有代沟,这是必然的,不要说成人与儿童,成人与成人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常起摩擦,所以,有代沟是正常的,无代沟则意味孩子无个性,这甚至可以说是孩子性格方面的障碍。
人的兴趣,常常来自于集体游戏,如成年人反躬自省一番,不难发现:自己儿时与同龄伙伴课余在一起进行游戏最开心,兴趣亦由此滋生。现时各类培训机构都在努力营造这一氛围,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取相伴终生的兴趣。
作为成年人,不难发现,所谓“寓工作于娱乐”多是一句空话,工作,意味着职责,必需遵守行业规则,在工作中,个人的情绪要进行压制。我相信这一点世界通行。兴趣,则属个人化的东西,只能是课余或工作之余的生活调味料。兴趣虽不能直接产生效益,但从社会上琳琅满目的娱乐场所中不难体会到兴趣与工作之间的关系。
由于现时人际关系、交通发展和计划生育的影响,许多小朋友课余与同龄人的交往空间大受限制,这不利于他们的人格发展,各种培训机构的出现,正是这一社会现象的补充。
在此并祝所有的小朋友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 此帖被破烂的砂锅在2017-02-18 21:0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