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20阅读
  • 2回复

砚边絮语——明清的凝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3-17
《习书心得:明清的凝重》
每翻阅书法史,总觉得有点可笑:几乎差不多都贯穿着一代不如一代的主线,尤其是受到“馆阁体”说法影响的明清两代,更是被贬低得有点可憐,即使其中有些非常出色,但整体上总是受到低估。
关于一代不如一代的说法,我从书面上得知,最早应是出于孔子。孔子将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当成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国。儒学显兴后,继承者喜欢扯孔子衫尾说话,于是,“一代不如一代”便笼罩着中国二千多年;晚清积弱,民族更显自卑,崇洋媚外的趋势也变得更明显,书法这东西也躺着中枪。
受明太祖朱元璋的推动,春节贴春联成为民族习惯,由此导致明清两代的学书者皆擅长榜书,而春联多以楷行两体书之为宜,在这种氛围下,明清书家的作品比之以往多出了几分凝重。关于这一点,书法基础较佳且对书法史有兴趣者,拿些高清的历代书法图片对照一番,不难发现这一点。
相对而言,学书从明清两代的楷书入手比之从晋楷唐楷入手更难,也更难写出那种凝重的效果。为当今书坛的讽刺的“老干体”,多受明清两代楷书遗风所影响,在缺乏“童子功”的前题下,强行表现明清的凝重,结果就变成俗气满纸;而年青一代,亦难以做到这一点,便退而求次,直接从唐楷或魏碑入手,只是今天缺乏书写春联的历练,要通过笔端来表达凝重之意,显得力不从心,结果就出现了一个“今人尚趣”的说法,明清两代主流楷书更受冷落。
对书法中的尚韵、尚法、尚意、尚趣等,我也去探索过,很难说出个中高低来,最近因故临写了一阵子朱汝珍的行楷书,发现线条的凝重感更能体现出“看似寻常实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来。或许,这是对自己某个时期所追求的荒率之意的一种补充吧。
[ 此帖被破烂的砂锅在2017-03-17 02:20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钱+5
斜阳外 金钱 +5 好帖,值得顶! 2017-03-17
专营书画,13426725874(与微信一致)
分享到
离线斜阳外

发帖
21662
金钱
160863
经验值
638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3-17
好帖,值得顶!
离线hw79

发帖
27128
金钱
356965
经验值
481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3-18
我聆听一组木匠的声音
虽然他已经走了
天空阴晴了好多回
在园子里  弯着腰
恭恭敬敬洒水
我知道土地的润湿程度
简单的栅栏看上去相当牢固

我喜欢就那么站着
像风化
最好整天站着

        <浇灌 >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dawen99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