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拾楷书,自觉颇多纷扰,不得不刻意一番,以矫正过去一些弊端,然后得以熟。
任笔为体,看似潇洒,但事先要准确,这才不会导致放纵时显混乱,要不然,只能归于老干体,此非单靠读书所能解决。
境界之说,乃前人对法书的推崇,并以其为准绳,才分级论之。故若论境界,手上功夫必入神技,此惟大家才真正知之。
台山书法,在江门这小地方仅属中游,生活在其中的书法爱好者,能学到的东西只有最基础的,余者皆不必师之。
成人习书之初,可先根据字帖的字数先通临一遍或挑一大段临之,然后找其最难处攻之,日久自通。
学习贵张驰有度,先认真再放松,周而复始,自悟三昧。
今人中喜以境界神采论书者,多属欺世也。
在众多行书字帖中,二王、米芾这类风格的作品临写起来,似是特别容易上手,究其原因,是其中多了一份洒脱,于是让人觉得与自己意气相投,在临写时少了几分拘挛,故而有种容易成功感。反观之,如陆柬之《文赋》、欧阳询行楷《千字文》及唐寅的《落花诗册》等,因其显得规整,临写时稍有所失,便容易体现出来,反而显得难以入手。
今人习书,将楷书当作通向其它字体的踏脚石,这种情形容易导致对字形的重心把握上欠缺,在进阶行书时很容易体现出来。此外,楷书属于静心的艺术,能加强对情绪的操控力,这方面的基础打得深,在写行书、草书时,不容易出现荒率的毛病。
所以,一般情况下,楷书基础打好一点,再习行书,此后一动一静交替进行、互相补充为佳。到一定阶段后,若老觉线条单薄,可习榜书及篆书来补充。
技法丰富之后,互相渗透,作品也变丰富而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