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的名气》
在我过去的岁月里所接触的中国史上的书画家小传里,住住带有溢美的成份在内,亦多离不开“傲骨”这个词,事实是否如此呢?从另一些资料中,我又发现近现代一些名家非常注重自身影响力,有点象现代的名星,拉拢着一批水军为其摇旗呐喊或制造一些花边新闻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可是,在一些外国艺术家的小传里,虽不乏赞美之词,但很少与“傲骨”挂钩,这是否跟文化氛围有关呢?
在书画家等同“傲骨”的年代里,书画家在公众心目中是道德的标杆,赋予一种带有神秘气息的神圣,当某书画家的名气传开后,这书画家日常的平凡小事,以书画家为中心,越传越远,越远越神奇,导致有些人慕名不远千里来求取作品。或许,这些慕名而来者,见到书画家本人后,内心会说:不外如此而已。只是既然来到了,又不愿在口头上吃亏,回去后便将书画家大肆吹嘘一番——这大概是书画家的名气越远越神奇的来由吧。
处于“地球村”时代,一些人虽受到网络一些虚假的信息的蒙蔽,但更多的人知道,一切职业都是平凡的,名气、神圣这东西,只是口头上的应诺敷衍,最终结论还是“不外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