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77阅读
  • 2回复

砚边絮语——某个年代与今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7-11
当时代还有那么一点点文艺氛围时,常听到一些人口中提到歌德、雪莱、莎士比亚、巴金、冰心、托尔斯泰、高尔基等,可今天,他们的名字已被马云、王健林及一些影视名星所替代……
在过去某个年代里,人们的信条中,还带有一丝崇高的意味,对道德有着畏惧,对无私的奉献者还存在着真诚的敬意,可不知怎么的,这些现都边缘化了,难道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现在,我们称过去的大跃进是急于求成,可九十年代那个热火朝天招商运动,不也是大跃进精神的反映吗,只是换了一种模式而已。相信2007年对耕地的保护政策,就是对过度开发的一种抑制。
我相信世界上大部分民众都有跟风的心态,正是这一点,才能显出广告的威力来,至于吾国吾民,此等现象随处可见,如今天的人生价值观,菜农在种植作物上的选择,还有我所知道的一些书法比赛等等,跟风现象都很普遍。根据这种现象和民众的普遍需求,政令一颁佈,便可形成一种难以阻挡的大势,且愈演愈烈,这便是大跃进精神的源头,同时也令到民众的价值观产生了变化。
相信在每个成年人的心底中,都有一个大致相同的社会理想模式,也知道要成就这一模式,个人该做些什么,可有多少人能够有勇气将其表现出来呢?在民众心目中,更渴望的是政府各层官员起示范带头作用,因为官员背靠的是一个庞大的政府,他们才有能力承受各种负面的压力。小小的老百姓,甚至因上访请愿也遭受生命威胁,即使事后获得公正的审判,可有谁知道,下次还有没有这种好运气呢——若是小命丢了,名义上的公正要来何用呢!
记得袁隆平在都斛了解水稻生长的情况时,每天都戴着帽子在水稻田中呆上数小时,他所带的研究生也不例外,这个小小的片段,本属平常,可令人起敬,难以忘怀。
古语云:“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井而铸锥,不亦晚乎。”今天是否如此呢?则非我所能深入了解,在此胡诌几句,纯粹装B而已。
[ 此帖被破烂的砂锅在2017-07-11 20:44重新编辑 ]
专营书画,13426725874(与微信一致)
分享到
离线May-May

发帖
57285
金钱
212376
经验值
386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7-11
優秀文章,支持!
离线四哥

发帖
2892
金钱
42531
经验值
511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7-12
人的欲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变化。

如能相信因果,人的欲望就不会极度膨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