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47阅读
  • 1回复

砚边絮语——读李嘉熙教授书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2-13
不久前,购得湘潭大学外语系退体李嘉熙教授书法作品一件。该作品是李教授2007年写的,至今已逾十年,如李教授在世,今年为93岁了。网上关于李教授的资料很少,除了译著及早年当过报人外,就是2008年他的学生发过一篇博文,称李教授因其夫人文佩琳患有严重哮喘,不得不搬到干燥的北京养病,因异地治疗,在湘大只能报销一半,有点入不敷出,其学生呼吁其他同学进行赞助。
近代文化名人的书法,印象中,除了沈尹默沉缅于二王外,余者大都自出机杼。而这种自出机杼的书风,逐渐被后人归类为“文人书法”。这种书风的归类,应是对专业书法的一种抵制。
这作品乍看近似何绍基晚年行书,但显得更为率真,散发着浓浓的信手拈来的味道,这便是“文人书法”的主要特征。
李教授作为翻译家,抄写之类是少不了的,而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罗亦农(1902~1928)的侄儿,应属书香门第出身,幼时免不了受过去老式教育影响,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
后来的工作亦围绕写作而发,工多手熟之际,渐渐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今天的书法学习,则以临帖为主,甚至将临帖看成是终生追随的学习方法。本来,这是没有值得异议的,只是这很容易导致学书者为书法而书法,将学术修养的重要性忽略了。虽然这一点为书法圈内人士熟知,可不少天天叫嚣学养重要的书法爱好者却不怎么爱好读书,更缺乏作文的习惯,结果是说一套做又另一套。
记得不久前台山书协提出搞一次学术研讨会活动,我提出要订主题及会员交作品、论文,结果否决了。于是,我拒绝参与此类活动并借机退出书协。后来活动结束了,除了对活动过程略作介绍外,并无学术讨论成果向会员交代,这实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和对学术的亵渎。
若是将书法看成文化一种,首先从对学术尊重开始,要不然,跟小学生描红又有什么分别呢?
专营书画,13426725874(与微信一致)
分享到
离线May-May

发帖
57285
金钱
212376
经验值
386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2-13
優秀文章,支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