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书法史上,因后世人偏重真行草,故推崇晋唐。又因对“取法乎上”的理解流于片面,结果今人学书,多法名碑名帖,对清代一些小名家的墨迹缺乏关注。近现代日本,没有这历史的担负,从杨守敬手中获得启示,反而时出新意。
清人在大字方面所下的功夫,恐怕属历代之冠,这亦是一种过去不曾有过的优势。至于古人水平问题,清人亦是我辈所仰望的对象,我辈真有能力去辩别清代名家与晋唐宋元名家的水平高低吗?
晋唐宋元所遗,以小字为多,清人则大字小字皆多。清人的小字,往往写得比晋唐宋元的要稳健,这是大字熏陶之功,也更适宜作为入门基础。
近代已故名家,多从清末民国而来,所接受的教育及氛围都以清末民国为基础,在学习书法方面,无论选帖还是对用笔的理解都是清式的;而清人怎样学书法,仍有可靠的图片文字传世。
今天的所谓临古之说,其学习方法的可靠程度有多高呢?这恐怕要专业人士进行考古一番才清楚。
依我看,学书还是以清人为宗实在一些。
20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