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八十年代里一些人口较多的自然村中,都有数位在正楷或行书方面功夫很深的老人家,他的都是在晚清民国时期习过书法的,只是因当时没有互联网和手机拍照,绝大部分都湮没了。要不然,随时都可抽调出大量水平不输于今天的名家的作品来。所以,每见到今天一些楷书名家的作品,我心中都不以为然:不外是八十年代村翁水平!
过去,象台山这种文化基础一般的县级市,随时都可以找出十来位堪称今天楷书名家水平的人来,文化根基深厚的地区则更多,由此不难想象到科举时代楷书的兴盛。
今时不同往日了,所谓“山中无老虎,犸骝(猴子)做大王”,今天那些稍具楷书基础的人,都能挤上名家讲坛了。
八十年代中期,一辆自行车都可换当时名家数十幅书法作品了,秦咢生于八十年代末,其书法不外是二百元左右一幅,若于中期,恐怕三百元可购二十张了。至于村翁的,10元随时可请其写上一堆。当时若拿个手表去换上一些名家作品,现在可于台山买个普通套房了。
2018.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