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
从少年时代起,我就梦想着一睹黄埔军校的风采,借今年五一节休假,我们这几个红卫78届校友,有幸踏上这个与现代中国息息相关的所在地。
ffice
ffice" />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校名曾多次变更,但通称"黄埔军校"。它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

五一节嘛,从拥挤的天河区顺黄埔大道驾车到鱼珠码头,才廿几分钟的车程,比预计的时间短了。从鱼珠去军校有三种途径,我们选择了是车渡。

好久不曾这么过渡了,还记得很久以前由台山去广州要过三个渡。唉!有时从早上天朦光搭渡船,至深夜"黑猛猛"先到达,这么一眨眼想己过三十多个年头了。

黄埔港不愧为华南第一大港,两岸的船只、军艘多么壮观。听说晚上这里更加漂亮,灯火璀璨照耀整条珠江,延绵十几里。码头、集装箱、吊机、万吨轮船构成当初的羊城八景之一――黄埔云樯。

他们三个在渡轮上大谈理想,我干脆说:您们这就投奔黄埔军校算了!

看!江面上停靠着两艘威武的战舰,它们稳稳地停靠在码头上。

我看他们,海风吹来舒服死拉。对了,如果您要去长洲岛,水路交通最放便,南方大厦和天字码头均有水上巴士直达。

第一眼看到军校的校门时,觉得有点意外: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校门竞是如此的简朴?

军校大门是黄埔各景观中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同学们:来张大合照吧!

正是从这一校门中走出了举世闻名的大元帅、大总统,人民解放军的十大元帅中有两位出身黄埔军校,十位大将中也有多位,影响了中国革命乃至世界。

这里有黄埔军校史迹陈列室,又是清朝广东海关黄埔分关的旧址。当年孙中山先生在建校后每次来黄埔都是在这里办公和休息,因此这里被岛上的人亲切地称为“中山故居”。

伟人西逝,这里留下来的也只是曾经和他一起生活过的一切。史迹陈列馆里公正、而客观地展现了历史的图片。

我们几个同学带着虔诚的心情观看了黄埔军校的校园与校舍,阅读了黄埔军校的展室与遗迹,领会着黄埔军校的历史与精神。我们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就是这么一所极其简陋的学校,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史。

军校位于长洲岛中部的平岗上。这里地势高昂,林茂景幽,古木参天。

长洲岛码头一直是军校与外界往来的唯一通道。这个码头曾经历了黄埔军校诞生之初,许多个经典镜头:ffice:smarttags" />1924年,孙中山携夫人宋庆龄乘坐“江固”舰在此登岸,主持军校开学典礼。

同年,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之际,乘“永丰”舰经由这里,回到校园向师生们告别。当年“到黄埔去!”的口号一呼天下应,成千上万中国以及东南亚等国青年,不远万里在此登陆,接受铁血磨练。

这二年,我在广州工作和生活。去的最多的地方是:白云山、中华广场、天河。。。。。起初对长洲岛也有误解,以为是只能看看黄埔军校这个虚的概念,但是真正去了以后,才知道,岛上依然有着活的军魂。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的摇。”这是一首流传大江南北的军歌(我们每次去唱K时,总少不了点这支歌)。


真不知道,原来中国最早的革命事业会与日本有如此深的渊源。孙中山先生最初的革命事业得已成形,真的离不开梅屋的大力支持。想来,他们也不会想到最后那战争的结局。

在泛黄的老照片上,我们看到了孙夫人的读书倩影。

当年船只进出境码头的证明书。

这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层砖本结构建筑,走廊相连,坐北朝南。有木制楼梯,满州窗,四方形的院子,和校门同样朴素。实在很喜欢这样的老房子。

一踏进去就感觉很好,有一种厚重感,老,却不觉得残旧。

荫凉的感觉很适合南方的天气。高高的屋顶,窄窄长长的木质窗,宽而厚的窗台。

我们三位同学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孙中山先生的遗训可要记住,共勉!

军校充满了浓烈的革命气氛,校门内外张贴有各种历史的见证。

[此帖子已被 玲珑姑娘 在 2007-5-5 7:48:31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