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前段时间流行的“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的说法,我敬而远之。
网上讥讽某些“丑书”作品的作者,不少是学问、技法深厚的人,而讥讽者多是没怎么揸过毛笔的初学者,这是外行评内行的现象。
歌声可对感官产生直接刺激,书法亦然。可书法不同于唱歌,人自娘胎始就接受各种声音的熏陶,对于悦耳与噪音有着天然的触觉;而书法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很差,人们日常所接触的书法作品,偏重于实用,其书法审美植根于此,即使他们所认可的史上名家作品亦只能看到其实用的某些方面。所以,我对网上种种流行的观点保持警惕。
音乐的主体是声音,声音悦耳才能带来乐趣,故音乐指悦耳的声音,将悦耳的声音整理出来,便是曲。故在音乐界很少出现某首曲刚出现时观众反应不好而能够流行的。当然,这也跟演绎者的水平有关,故又有度身打造之说。
当年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二泉映月》时就称:这是一首应跪着听的曲。
《二泉映月》来自于二胡,亦可以说是为二胡所打造的,用其它乐器来表达皆逊色不少。
《二泉映月》、二胡、拉二胡高手,三者不可缺一,才能将《二泉映月》发挥得淋漓尽致。听《二泉映月》,先是觉得它悦耳,至于表达什么,就看它引发你个人那方面的经历了。
至于歌词,其内容的作用是引导听众思考方向的,文字内容与旋律引发的情感是否一致呢?则由专业人士去开发了。
2019.6.23
[ 此帖被破烂的砂锅在2019-06-23 02:3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