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拾岭南旧物事】
老之将至,回首往昔,在往昔旧事里捡拾,或激情燃烧亦或恬淡温馨,追忆去而不复返的岁月,匆匆岁月一去经年,竟发现,许多旧事如今难再见,只能在旧照片、斑驳雕塑里寻寻觅觅了。
一,老先生,坐在榕树头抽水烟筒,能感受他的惬意吧?在“吸烟危害健康”的劝勉声中,这水烟筒据说过滤能力很强,抽来不会口干舌燥,因而依然硕果仅存,不过,得远走乡间寻觅。
二,飞机榄
起始时间不详,史籍亦难觅线索,近代小说及文艺作品屡见不鲜。“飞机榄”,原来叫“卜卜榄”,卖榄人挂一支唢呐走天涯,边走边吹,因为吹出音调活脱脱像一个人在大叫“飞机榄——”而得名。一包一包腌好的橄榄有辣有不辣。
传说中因为家住三四楼的人太懒,卖榄人练就一身功夫总可以把飞机榄准确无误的投到各家各户的阳台和窗户上去,楼上人把钱再抛下来,一笔交易就在这来回抛掷中完成。
如今,在各种泊来品充斥的零食市场中,飞机榄难以跻身其中,现在从步行街尚有惊鸿一瞥,其存在意义在于再现老广州景观,看来真想吃飞机榄的人没几个了;
三,自从国家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后出生的人,难得有同胞兄弟姊妹,像这种能在哥哥姐姐背上的福气,只能从雕像中寻觅了,哥哥姐姐穿不下的衣物被弟弟妹妹承接、手足情深、相互提携的温馨也留在记忆中;
四,岭南建筑中的趟栊门,是古老的“防盗门”,左右开启,既通风又基本保证安全。 西关大屋大门由三道门构成,第一道是屏风门,象两面窗扇,挡住了外面路人的视线,这道比较轻巧,方便开关。第三道门是真正的大门,也不特别,旧建筑多半是这种门。最具特色的是第二道门,叫趟栊门。整个看上去就是一个大的木框,中间横架着十几根圆木,这圆木一定要单数,不能双数。 岭南地区天气炎热潮湿,住所讲究通风透气,白天家里有人时,通常只关这道趟栊门。来人了,隔着趟笼能辩来者何人。
平日里,趟栊又是小孩子家登天的梯,蹭蹭蹭爬上去,登高望远,作孙大圣状,一乐也!我家某某人小时候,曾在上面扮演“空中飞人”,纵身一跳,把腿摔断……不敢再说了,呵呵……
五,老广州的”开脸”,一种古老的仪式,有去除污秽、祈求吉利的意思。旧时光里,即将出嫁的姑娘,必经这“开脸”仪式,由福寿双全之长辈,一根棉线,缠绕搭成三角形,推拉变大变小,把准新娘脸上绒毛缠绞殆尽,变得光滑鲜亮。现如今,再难觅这光景,只剩雕塑了。
六,满州窗,源自清朝乾隆年间,满洲八旗派驻南粤,满洲文化也由此植入岭南,满洲窗成了广州老建筑一抹亮丽风景。由木框架镶嵌套色玻璃蚀刻画组成的窗子。套色玻璃蚀刻画,中西文化结合的工艺品,以传统题材为内容,有红、黄、效果典雅秀丽。后来此工艺品渐渐匿迹,现在除了原有老建筑保留之外,一些中式园林建设还能寻到踪迹。
岭南文化,因有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等传承,依然以其独树一帜的姿态滋养着南粤大地的子孙后代,我这“捡拾”仅仅是满天星光中的其中一颗。







[ 此帖被花心萝卜在2019-07-26 13:2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