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86阅读
  • 3回复

寻找该文章的作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寻寻觅觅
 

发帖
2
金钱
4
经验值
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7-05
在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讲述了台山海宴一个乡村家庭的历史变迁。写得很真实,很感人,反复看了好多次。按照文中的信息,文章的作者年纪应该很大了。可能是专业的作家。有没有人能提供一定的信息。该作者姓甄,海宴永宁村人。
文章的名字是《多少恩仇亦会随风而去,记台山海宴一个乡村家庭的历史变迁》。文章链接是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1208/22/30771334_1007758215.shtml


有没有网友能提供相关信息。
分享到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2-07-06
谢谢寻寻觅觅网友分享该网文,读来令人动容。按年份推算,网文作者的年龄大约在70-75左右。由于网文作者年少便离开台山海晏乡,这反而不易被当年同辈人认识。也许,海外的台山乡人有认识他们家人的网友。祝福大家。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2-07-06
多少怨仇亦会随风而去,记台山海宴一个乡村家庭的历史变迁



“莲角仔两头弯,弯上大姐山,大姐割禾唔得闲,放下禾镰跟妹讲,眼泪爬山浸谷牙”。如今,童心已散落在天边,白头苍然的我,每当忆起童年,这首海宴的儿歌承载着我太多太多伤感的往事。我出生于台山海宴茅根脚村,五岁那年,生母就把我送到开平塘口一家好人育养,我有记忆的童年时光,停留在台山海宴很短,唯这首生母当年教会我唱的儿歌,令我记忆犹新,随着歌声,一幕幕的往事展现眼前………

台山海宴
1951年夏天,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与及防止台湾反攻登陆,在广东沿海地区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就变成了一个以结合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为主的大规模农民运动,实施“清匪,反霸,减租,退押”的“八字”运动,实现打垮恶霸地主的封建统治。但这个运动的过程,在广东却出现了极左的“偏差”,如普遍乱吊,乱打,无限度清算,不讲策略,不区别对待,甚至敌我不分等等的乱象。如此,造成了大量地主,保长被打死,或自杀的事件。这种乱象尽管在后来得以纠正与克服。但因此造成的人间悲剧令人唏嘘。

土改时期

中国南海之滨,有一村落,土名茅根脚,村名永宁,村中居住着甄,赵,黄等姓数百人,村民自古亦渔亦农,可谓鱼米之乡,村中有一位书生,姓甄名保生(即吾父),生得仪表堂堂,一脉斯文,长在书香之家,满肚文墨,以私塾教书为业。可惜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经常入不敷出,家中不时断炊,其妻伍氏,生得一女五男。

解放前吾父曾任保长(即现今村长),因刚直不阿,免不了平时得罪村中一帮万恶不赦之人,趁着运动,妄加罪名,肆意陷害,公报私怨,拳打脚踢,棍棒相加,惨无人道折磨数天后,吾父便含冤命丧黄泉,可怜吾母幼化寡妇,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村中善人,为避嫌疑,多不敢接近,仅有几位好心妯娌,暗中相助,时常劝慰,吾母方强忍悲痛,咽下苦水,携着一群幼子,起早摸黑,出海拾灰螺,捞筛,认换取薯、米充饥救命,不至家破人亡。
父亲被打死那年, 时大姐17岁,大哥十三岁,二哥10岁,三哥7岁,我五岁,五弟出世不久。当年父母恐怕家庭成分不好,大姐长大后难以嫁人,在父亲身亡前一年,就己把大姐许嫁给邻村一贫农家庭。父亲被打死时,五弟出生仅2O天,由于母亲常饿着肚子,更无营养可言,缺乏奶水,五弟嗷嗷待哺,曰夜啼哭,为给他活路,母亲只好忍痛先后四次送人,其中一次在沙栏那户人家,由于不懂照料婴儿,饿得五弟面黄肌瘦,奄奄一息,认为无救己用竹篸装住,准备叫人拿去山上掩埋,幸得其时大哥在沙栏帮人放牛,得知情况后,即跑十多公里路回家告知母亲,并带着母亲折回沙栏那户人家,几天后又抱回家中,始救回五弟小命,最后送给海宴街陈氏收养,陈家养母刚因婴儿夭折,收养五弟后接吸奶水,悉心照料,视为己出,宠爱有加,自此五弟在较好环境下长大成人。其养母也是一位知书识礼,通情晓理之人,一直都让五弟与亲生母亲及兄长们往来。

父亲死后,长兄如父,二哥体弱多病,常无法走动,大哥就背着我(四弟),牵着三哥到海宴街沿街讨乞,所乞食物,先饱其弟,如此日复一日,挣扎在死亡线上。
其时有一位从开平来的谭氏少妇,其父辈兄弟数人在海宴开金铺做生意,少妇出嫁开平四九杨姓人家,结婚数月后,其夫与兄长便出南洋(现印尼)谋生,后因其兄、嫂在南洋同一年先后去世,在南洋留下三子三女,作为叔父,无奈之余,便在外担当起养育侄儿之的责,故无法顾及留在开平的结发之妻,自此夫妻两隔,至死都未再相见。
谭氏少妇因无儿女,亦不肯改嫁,其娘家人,欲为其领养一子,以防老养老之需,他们在街上常见我兄弟三人讨乞,境况凄凉,后打听到我家情况,便托人问及可否将四仔(我)送与其姑收养,并保证会善待孩子,母亲开始死活不愿,后经人劝解,为求大家不能死在一块,给儿子一条活路,最后忍着割肉心痛,便将我送与开平谭氏。大哥回家得知将四弟送人,捶胸顿足,滚地哀号,哭得死去活来,誓与弟同生死,共患难,决不让兄弟分离,后经各人多方劝解,大哥在无可奈何,别无选择下只好忍痛作罢,自此我去到开平,一别十四年才母子,姐兄弟相见团叙,此是后话。

岁月沧桑天无绝人之路,这苦境一晃就十年,时海宴白石村有伍氏一印尼华侨,在外发迹,为报当年之恩。花巨资购化肥,农药,农业机械捐赠给海宴公社,以支援当地农业。吾母乃海宴白石村伍氏之女,早年出生于香港,后外祖父在港发迹,便随家人返回海宴,解放前夕,又只身迁居香港,印尼华侨乃母亲同宗堂兄,母亲在海宴白石村尚有胞弟伍卓田(我舅父),后得印尼堂兄的帮助,舅父于60年代初期便移民印尼,后移居香港,有了这条生路,海宴亲人的生活便日渐好转。
我在开平,经养娘的养育下,温饱不忧,且一直上学,而养娘始终留个小心眼,不肯带我回台山海宴,唯恐我离家不回, 在我的记忆里,依稀记得我的生母,兄弟,与及村里的模样。直到我十八岁那年,我申请加入党组织,要填写家庭成份,我与养母捉膝长聊通宵,养母才把三弟写给我的信拿出给我看,这封信,养母也藏了半年之久了,我母子俩心交心的谈了很多很多,终于,养母答应我,带我回台山海宴。

母子相逢
当我回到海宴,养母很通气,没陪我一道回娘家,只让我一人带上礼物回家。见到生母时,母子互抱,哭声悲恸,大姐与兄弟们又悲又喜,时隔14年一家人终于团聚,那场面难以言表。见到姐兄弟都己长大了,且托舅父的福,沾舅父的光,家庭生活渐有起色,大哥也在早年结婚,而我亦于69年结婚,随后三哥及五弟也先后结婚,母亲及大家可谓苦尽甘来。家庭的最大转变是75年三哥出香港后,给家庭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二哥也随着结婚。那时,三哥在港意气风发,创办国货公司,生意日见兴旺。他热爱家乡,积极捐款修建学校,建医院,为村中老人之家也添置很多财物,如此,亦深得政府及乡民的好评,三嫂母子也在83年顺利批准出港,自此夫妻母子团圆,共享天伦之乐,家中各人亦由于得到三哥的支持,帮助,生活上都得到非常大的改善,村中人都对我家赞赏有加,仰慕非常。到90年代中期,大哥一家也移民美国了,从此,姐弟们各天南地北,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生活
(后记)
人们都说亲情可贵,亲情无价,但亲情还能产生神奇无比的能量,这点未身历其境的人是无法知道的。生母95岁那年五月节,因不小心在房间跌倒,导致大脚骨折,从此无法起立行走,并要忍受无比痛苦,国内外子子孙孙都万分挂心,但又爱莫能助,只有心中默默为老人家祈祷,望她早日康复。幸得二哥夫妇尽心尽职,日夜不辞劳苦照顾,使老人家病苦减到最低限度。大哥在外挂念着母亲,寝食难安,最终于当年八月就返回国内,見母亲虽然无法行走,但身体及精伸都很好,心中才略为放心,无奈归期所限,唯恋恋不舍含泪与母亲道别回美。到2011年,生母瘫痪已有半年之久,大哥又一次从美国回来看望垂危的母亲,这期间,有一件伤心的事一直没有告诉生母。三哥与其长子于2007年相继在香港离世,家人恐怕她受不了打击,就一直瞒着她,骗说三哥有病,喉咙做手术,影响声带无法讲话,就没有从香港打电话给她,叫她不用担心,生母是聪明人,她内心也知道凶多吉少了。这个善良的谎言,尽管自欺欺人,但我们都不愿意给他添加半点纷忧。

生母呼吸很微,我们给她穿上寿衣,守候在她的身边,随时准备送她最后一程,不知她还有什么放不下,或惦记着什么,如此这般一直坚持着,村中亦有很多兄弟婶姆过来陪着我们,见此景况,大家多有商议,大哥唯有变更返美的登机日期,说一定要留下来为母亲送终,办理好后事才回美国。后来我们想起,母亲是否牵挂着三哥,因几年来都没敢对她说白,若死也死不瞑目,最后,大家决定把真相告诉生母。大哥来到床前生母身边,低头贴耳对她说:“妈,我有件事告诉你,三弟去世有三年了,以前怕你承受不了不敢告诉你,現在讲你听,你不用记挂了,你放心上路吧,我们会把后事办得风风光光的”。大哥刚讲到这里,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出现了,一直连眼皮都无法动的母亲突然身体弹了几下,张大嘴巴,发出“啊”,“啊”几声,便离开了人间。我想,那是一位母亲得知丧子时,发出的哀嚎之声,也只有在亲情的召唤下,才能在人类的潜意识里产生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神奇无比的能量!!!

亲情结语:“放下禾镰跟妹讲,眼泪爬山浸谷牙”,往事说不尽,经半多个世纪了,我们姐兄弟都老了,六姐弟中,三哥最先离开,无论有多少舍不得,有多少不甘,始终抵不住岁月的蹉跎。岁月如一首变幻的歌,一本沧桑的书,岁月如一条曲折的河,一段坎坷的路。所有的往事如烟一般,会渐渐被岁月尘封,一个家庭的变迁历程,实际上也是社会历史变迁的缩影。这个故事长跨60多年,纸短情长,道不不尽人间的悲欢悲合,无论有多少恩仇亦必将随风而去。而不变的,那是植入人心的亲情。我很荣幸,有两个母亲,两个伟大的女性,她们用大爱塑造了我的人生,我也很荣幸,我有一群姐兄弟,他们陪着我一起成长,不离不弃。


离线寻寻觅觅

发帖
2
金钱
4
经验值
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2-07-06
该文真挚感人,文中的故事我感觉不是编的。他父亲的真实姓名甄保生,作者都写出来了。为什么我要寻找该作者呢,主要是这篇文章写得好,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亲情非常感人,朴实的文字写出了几十年的变迁,没有华丽的语言,可是写得非常好。只想看该作者写的其他文章。当然要是可以认识到该作者也是一件非常庆幸的事
[ 此帖被寻寻觅觅在2022-07-06 14:56重新编辑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