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27楼Nglouie于2010-12-26 08:35发表的 :
【品诗偶得】
继续诗咏菊花话题。
在王安石的《残菊》里,有佳句〝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描写风雨吹打园林后,菊花飘落如同满地黄金。
据说苏东坡为此作诗戏弄王安石,〝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吟〞,意思是除了菊花,百花都会飘落,惹怒了王安石,被贬到了海南。
苏东坡到海南一看,原来这儿的菊花是会落的,从此改了不谦虚的毛病。
.......
这是有关菊花的一个很有名的故事,不过我觉得这更接近的是一个戏剧故事,不能视作真实历史。
话是这样说起来的的,倒是反映了一个为很多人都不太清楚的事实就是:菊花也有落瓣的品种。不过不是很多,据说这个品种在 黄州 最多。所以,苏东坡 的故事也就很顺理成章了。
这个故事我也很早就在一本书里看过。但可惜,到现在为止,一直没有认真,也没有观察过“吹落黄花满地金”的悲壮的晚秋景。 虽然,我刚刚写了”终老枝头挂痴念,不和落叶相应酬。“ 这么一句诗句。这也只不过是在脑袋里突然冒出来的一个灵感而写成的。其实,我真也没有认真全面观察过到底是否所有的菊花花瓣是否一直到调零时候还留连在花芯的傍边,不掉落在地面上去呢? 似乎,供给先祖的花里,有几次是我清扫了好几次落在地面的黄色花瓣,但也无法记得起是不是菊花。就算是菊花,但不是在自然里发生的,仅在花瓶里的现象,也无法作为依据。
写到这里,想起来文学作品本身不是科学考察报告,将多数人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用一种文学的表现方法表现出来,就可以了,不一定是需要很正确,也无法很正确的。 尤其是造物主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到现在,依然有很多没有被人类看到和认识到的。所以,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永远仅是一个接近而无法到达的片面认识过程。这就是说,谁要是说,他的所说的是包括了一切的,全面的,最终的东西(理论)的时候。正如苏东坡认为,“菊残犹有傲霜枝”,怎会风吹落满地?写一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认为所有的菊花都是不落瓣的。 这样,当然是犯了自作聪明的错误了。
不过,这也只不过是我现在舒舒服服坐在书案前面时候说的话,回头想起来。犯过这样的错误倒是不少,比苏东坡 多得多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写词总是比不上苏东坡的理由吧。啊--啊!? 既然 Nglouie 提起这件事来,那也就想起到应该我的小花园里去看看菊花的状况,现在到底是如何。去的结果是看到的是十多
种菊花,大部分虽然已经调零了,但其花瓣依然是恋恋不舍的抱着花芯,是一片”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令人感动
的景象。比“吹落黄花满地金”更是令人浮想联翩。
顺便也拍几张调零的菊花照片发到这里来,作为一种学写诗词或人生的学习资料吧。